李菻善挑了下眉,觉得王修晋的提意不错,翻身把人抱在怀里,没一会儿两人都睡着了。
军营里的士兵可不知,他们要迎来一帮先生给他们讲故事,未来的日子,将是怎样的苦难。
王修晋睡了一夜,醒来之后却没忘记给军营里士兵挖坑的事,还相当认真的写了长篇关于如何锻炼士兵意志的计划,写完之后,拿给李菻善看,李菻善非常认真的看完,然后匆匆拿去给祖父看。李老将军看完之后,相当的震惊,“这是你写的?”
“是修晋写的,我觉得可用,便拿过来给祖父看。”李菻善心里很激动,说话的声音都带着起伏。
“好,好,好,不愧是咱们李家的人,看看,看看,若是按着这个训练,训出来的士兵绝对个个都是好样的。”李老爷子说完之后,又沉默了,“先从你手下开始训练。”
王修晋写的训练,无非是照搬军事电视剧里的那些训练方法,再结合古时的条件进行更改,至于行与不行,他是没多大的把握,能用就用,就算他为大梁做贡献了,不能用也没啥,反正他也不是专业的,也没有人会说啥。
第256章
军营里的士兵最近迎来的苦日子, 尤其是李菻善手下的兵,每天的训练玩出了花样, 到了晚上还不让睡觉,听着让人犯困的故事, 还得qiáng撑着睁眼, 若谁敢睡着, 便绕着营地跑上几十圈, 可算能睡了,三更半夜的还要搞什么夜袭,着实是让人痛不yù生,不过一个月过去之后, 效果明显出来了,李菻善手下的兵和别兵完全不一样, 可具体又说不出哪里不同。
这一个月王修晋也没闲着, 他让木匠搞出第一辆全木制自行车,除了自链子是用铁制之外,其他全都是木制,骑起来还算是方便, 就是转弯时还有些别扭, 把第一辆自行车用琉璃密封好后,记录上时间, 为免几百年后,后代子孙和外国友人争吵原产地。第二辆自行车被王修晋送进了皇宫。天子觉得有趣,让亲随扶着试了试, 很是喜欢,一连几天上朝都是骑着车去。
朝堂的大臣听闻后,纷纷寻李老将军和王大人,他们也要紧跟着皇上的脚步,只是自行车除了被封存的那辆之外,唯一生产出来的便天子哪,没听说有第三辆,便是李家和王家也不见有骑的。两位大人,一位不怒自威,一位让官员听到名字都头疼,狠怕他去找上他们,从他们身上套不出话,也不敢用qiáng的,找王皇商?不要命了?
王修晋不是不想生产,只是一直没寻到合适的建工坊的地点,而且他想要更换自行车材料,木制可不是长久之物,只是没有胶皮,到底是难办。没等王修晋寻到合适的地方,宫里的圣旨便到了,皇上给王修晋在城外寻了个块地,命他早日将工坊办起。王修晋不得不进宫一趟,他想知道出访海外的事,啥时候能真正成行。
关于去海外的事,天子还真有了计划,之前一直没挑选出来的合适的人选,年前倒是有不少人主动跑来,要去海外看看,可人多了吧!又不知当派谁去,这会儿王修晋跑来问,天子就觉得很奇怪,难不成海外比大梁还要富庶?天子决定就在近期定下人选,然后派人出海去看看。
有了天子的话,王修晋着手开始准备自行车工坊的事,并贴出告示,招木匠,铁匠。别看以木制为主,但铁子和一些小零件还需要铁制的。告示一贴出,立刻吸引来不少人,问明是哪里个东家后,就差没打破头往里挤。在京城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王皇商不论开铺子,还是开工坊,待遇绝对是最好的,只要能进去做工,往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现在工坊只是筹备阶段,王修晋也没想到贴出告示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好在木匠和铁匠在古代属于专业的低端人才,从业人员不多,即便到工坊告示处围观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到工坊里做工的人可就没有几位。
以前有不少看不起做匠人的,现在发现做匠人似乎很好找工,便纷纷把到年纪去做伙计的孩子送去做匠人,也不知等工坊建立起来时,能不能把孩子送进去做工,若是能以后一大家子都不用愁了。抱着这样想法的人非常多,一时间,京里的不到必须少有人光顾的匠坊,热闹起来,每天都有不少进进出出,目的只有一个,学技。
京城里发生的事,自然瞒不过王修晋,只不过他听说后,只是笑了笑,却没多说什么,他的工坊从来不收乱七八遭的人,若不然也不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工坊里转转,把那些动小心思的人全都扔出去,比起招普通人,王修晋更愿意招伤退的士兵,那些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忠心护工坊,谁若敢打工坊的主意,他们绝对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