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_作者:春溪笛晓(133)

2017-08-24 春溪笛晓

  谢则安对上谢大郎的目光,一下子明白了他在想什么。

  谢则安说:“大郎你放心好了,我真没什么。在来到京城以前我没那么快活,不过都过去了。”他笑了起来,“遇到了你们以后我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

  谢大郎一顿,抬筷的速度快了不少。

  谢则安:“……混蛋!别和我抢!”

  谢则安过了一个极其舒心的新年。

  年后开始走访亲友,谢则安依次去拜访了姚鼎言、徐君诚、燕冲,最后跑去张大义家找张大义喝酒。

  张大义脑筋最活,连过年也没闲着,他兴奋地对谢则安说:“三郎,你家芸娘真是个了不得的女娃儿啊!”

  戴石和芸娘是谢则安最先挑到身边教导的人,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戴石决定继续留在他身边,芸娘却主动要了份差事,跑去作坊那边埋头钻研。

  谢则安挑挑眉,问:“芸娘做出了什么?”

  张大义的语气充满了欣赏:“你不是说要造什么玻璃吗?芸娘把它造出来了。而且作坊那边的工匠们都对她服气得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私塾”那边的人都是谢则安亲自挑的,自然不会怀疑他们的能力。可听到芸娘真的把玻璃弄出来了,谢则安还是有点惊讶。

  其实玻璃不难做,无非是找齐原料、高温熔制。高温这一点张大义拿下的作坊里就有现成的大炉,难的是怎么把整个工序完善起来。

  谢则安大概知道要用什么原料,可要他把整个熔制过程弄出来却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一步步地摸索!

  没想到芸娘才过去小半个月,居然真的做出来了。

  看来他一不小心捡到宝了啊!

  谢则安兴奋地让张大义领自己去瞧瞧。

  张大义说:“我这里就有几块!芸娘昨天才送到我这边来,托我拿给你看呢。”

  张大义命人把郑重其事地用布盖起来的玻璃抬出来放到桌上。

  下人把盖在上面的布扯开,露出了几片光可鉴人的玻璃。

  谢则安两眼一亮。

  这可是好东西啊!

  能做很多事儿,赚很多钱!

  第54章

  年后就是谢老夫人五十五岁寿辰。

  她并不打算大办,只打算自家人吃一顿。

  丈夫的归来,于她而言就是最好的贺礼了。

  谢则安和谢大郎按照原计划给谢老夫人写了九十九个寿字,在徐君诚的督促下,谢则安的字已经算是能看的那一挂了。谢大郎本就勤快,写出来的字竟比谢则安的更好一点。

  谢老夫人看到长孙的手迹,心中大慰。

  谢老夫人牵着谢大郎的手说:“你爹没给你起名,是想你能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如今你也识字了,不如趁着奶奶的寿辰想个名字吧。”

  谢大郎沉默片刻,掏出纸笔写了一个字:聿。

  谢季禹看到聿字以后怔了怔,很快想到了两个含义:一个是它的本意,指笔,从这方面来解释的话,这也许是他家大郎决定以后都以笔代口的意思;另一个含义却值得思量,聿,循也,他家大郎准备追随谁?

  谢季禹不由往谢则安身上看了看。

  谢则安有些莫名,不解地回望。

  他虽然在徐君诚和姚鼎言的敦促下看了不少书,可要论“基本功”,那肯定是比不过谢季禹的,所以没想到那么多弯弯绕绕。

  谢则安探过头去看谢大郎写的字,夸道:“谢聿,还挺好听的!”

  得到了谢则安的认可,谢大郎唇边抿起了一丝笑。

  聿字的读音和谢季禹的名字有些许相像,不过谢大郎都挑上了,谢季禹哪会去讲究这个?他笑着说:“那我明天就修书一封,让你们大伯把你们兄弟俩的名字一起记进族谱里面。”

  一家人正要动筷,忽听有人来报:“官人,姚先生来了。”

  谢季禹一愣,看向谢晖。

  谢晖握了握妻子的手,说:“我回屋里等你。”

  谢老夫人有些心酸,却也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他们几人“死而复生”,本就够耸人听闻了,还有个恭王在里头搅合,谁知道传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更何况救回他们的杨老并不乐意让别人知道“临均”的存在,一切还得从长计议。

  谢季禹亲自去迎姚鼎言。

  姚鼎言是带着贺礼来,见到谢季禹迎出来后说道:“季禹,我不请自来,你不会把我赶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