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_作者:春溪笛晓(318)

2017-08-24 春溪笛晓

  谢则安走出御书房,雪下得更大了。

  天边像是塌了一块,灰沉沉的云积压在那儿,仿佛压在人的心头。谢则安往外走了一段路,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孟丞相。

  孟丞相复杂地看着谢则安。

  赵英的旨意确实在他手中,只是赵崇昭这两年走得挺稳,谢则安看着又和赵崇昭渐行渐远,这劝君尺落到谢则安手里真的有用处吗?

  赵英留下这张牌,也许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谢则安恭谨地问好:“孟相。”

  孟丞相说:“三郎,你去见陛下了?”

  谢则安说:“嗯。”

  孟丞相忍不住劝道:“你与陛下少年相jiāo,qíng谊应该深厚得很,若是有什么误会应该想办法解开才是。”谢则安与赵崇昭的关系好得连赵英都看在眼里,决定把劝君尺留给谢则安……

  谢则安露出一抹淡笑:“孟相,有些事qíng谊太深反而做不好。”

  孟丞相的心脏猛然一跳。

  劝君劝君,根本不是个好差事,瞧瞧御史台那批人下场如何?得罪的人太多了,经常走马灯似的换。

  而“劝君”两字,得罪的是赵崇昭。

  这本就不是给和赵崇昭qíng谊深的人去做的事。

  只有有能力又有胆识,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才能用好它。

  他明明最擅平衡之术,竟没参透赵英的用意。

  孟丞相望向谢则安的目光变了变。朝中看好谢则安的人非常多,他虽然刚到任上两年,凉州一带却渐渐传遍了他的名字,即使今年凉州知州推荐他接任知州之位,恐怕也没人会反对。不到弱冠之龄就当上知州,说他前途不可限量都是小瞧他了……

  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会做到什么程度?

  若谢则安再与赵崇昭亲如手足,赵崇昭和从前一样对他言听计从,那会是什么局面?

  很明显,肯定不是赵英所乐见的。

  一把劝君尺,足以打破这种局面。

  qíng谊再深,赵崇昭也不会喜欢有人整天以“劝君尺”之名阻挠他做想做的事。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受不得别人管束,赵崇昭会比任何人都忌惮谢则安,不管有意也好无意也罢,都会死死地压制着谢则安不让他真正地位极人臣。

  这既限制了赵崇昭,又限制了谢则安。

  赵英做事向来如此,永远一环套这一环,很少人能猜透他的真正想法。

  没想到谢则安竟能看得分明……

  孟丞相一激灵,回头看着谢则安缓步走远的背影。

  他心中有千思万绪,最后却只是低低地叹息了一声。

  谢则安明明看得分明,却还愿意一脚踩进那为他而设的死局里,果然是姚鼎言和徐君诚的学生啊。

  第130章

  谢则安回凉州时身边多了个人:柳慎行。

  柳三思成了姚鼎言身边亲信,柳慎行却没了声息,谁都不知道他这两年在做什么。

  而在谢则安踏上回程那日,柳慎行骑马跟上了他。

  柳慎行比柳三思要小,长着张显年轻的脸,看起来只有二十来岁。

  谢则安听说过柳慎行这个人,当初柳家一家流放南边,原本柳家人都已经绝望了,柳慎行却得了当地县令的许可,把当地半废弃状态的县学办了起来。后来朝廷在各地铺设报社时,柳慎行和柳三思一手包揽了那边的报社筹办事宜。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很快入了姚鼎言的眼——这才让姚鼎言向赵崇昭替他们求了恩赦。

  柳慎行的投奔让谢则安有些意外,但他并没有太惊讶,毕竟他那小小的县衙住着的能人可不少。

  谢则安一路上与柳慎行相谈甚欢。

  到了凉州,谢则安先去拜见了知州。知州对谢则安满意至极,以前不是没有京城来的人下来,只是那些家都眼高于顶,从来不把他们看在眼里。事实上他们也不必看他的脸色,任期一过,扔下一屁股烂账升官去了,政绩chuī嘘得要多大有多大,正经事一点儿都没做。

  谢则安和他们完全不同!

  知州牵着谢则安的手说:“今年考核结束,我就退下了。则安啊,我已经向吏部推荐了你。”

  谢则安再三感激,出城回田岭县。

  柳慎行一路跟着谢则安,越看越觉得谢则安不像个少年,更不像由一个妇人抚养长大的少年。

  即使是真正的世家子弟,做事也不一定能像谢则安这样面面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