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昭听得懵懵懂懂。
谢则安又费了一番唇舌才让赵崇昭彻底理解。
赵崇昭两眼一亮:“这好像比青苗法更好用!”
谢则安谦虚地说:“这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是没有姚先生的青苗法,我们怎么想得出这东西来?”
赵崇昭说:“就这么办!”他招呼张大德,“小德子,去把你哥找进宫。”
张大德心中一喜,领命跑了出去。
谢则安心中大定,坐下和赵崇昭喝茶。赵崇昭乐得有他陪伴,又乐滋滋地询问存储和贷款的细节,比如存钱还给“利息”会不会亏本之类的。、谢则安好歹和银行打了那么多年的jiāo道,轻而易举地化解赵崇昭所有难题。
他费那么大劲筹办报社、筹办农业合作社,为的不就是打好“群众基础”,等农业合作社摇身一变进化成银行之后迅速取得百姓的认可!
人心是ròu长的,一边是凶神恶煞qiáng行摊派青苗钱的恶吏,一边是天天对你嘘寒问暖问你肥料够不够啊种子够不够啊提示你该播种啊该施肥啦的合作社,谁都知道该偏向谁!
瞧瞧人家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合作!这等于把大家摆在平等的地位。
即使是末等贫农,走进里头也能得到礼貌的接待、亲切的解答,简直是一阵chūn风chuī暖人心啊!体验过被人当“人”——不是上等人,只是普通的人——对待的感觉,谁还愿意被当狗看待?
张大义一到,三人坐在一块合计起来。等敲定了基本的章程,赵崇昭又让人把方宝定找了过来。方宝定娶了杨珣,算得上是赵崇昭的“亲戚”,在赵崇昭心里是挺可靠的,他准备让方宝定把手上的《免役法》也移jiāo给沈存中,过来负责这个“项目”。
方宝定听到谢则安的设想后神色复杂。
谢则安与姚鼎言日益紧张的关系大部分人都看在眼里。对于谢则安的隐而不发,他们这些和他走得近的人都有些替谢则安着急。尤其是“诗案”之后,他们都怕谢则安还没成长起来就被姚鼎言踢出京城。
没想到谢则安是在憋这么个大招。
谢则安也是狠人啊,硬是把《市易法》和《免役法》抢了过来不说,现在还搞了个《青苗法》的升级版。这事要是定了下来,姚鼎言恐怕再也没法当他是“得意门生”了,肯定会被气得吐血!
当然,方宝定对此只能表示……喜闻乐见!
赵崇昭丝毫没有气死姚鼎言的觉悟,他觉得非常振奋。登基以后,谢则安很少再给他出什么主意,这次难得谢则安主动开口了,他当然要办好——力排众议也要办好!
他家三郎弄回来的钱,当然是三郎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第185章
姚鼎言心qíng很不好。
自赵崇昭登基以来,他一直走得很顺畅。赵崇昭如他所料的那样,对他信任有加、十分倚重。一切是从谢则安回京后开始改变的,相位旁落、权力受制,几项新法被横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和谢则安脱不了关系。
眼看谢则安连自己手里的青苗法都想横cha一杠,姚鼎言的怒火被推到最高点。放方宝定和沈存中进制置三司条例司本就是不得已的妥协,现在谢则安的手真的越伸越长了!
姚鼎言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姚清泽和杜绾都在。姚鼎言见了自己人,面沉如水,却不曾将心中的怒意在面上表露半分。
姚鼎言说:“清泽,你留在京中很难再有进益,不如外放一段时间吧。”
杜绾听到姚鼎言这个建议,暗乐在心。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姚清泽对他就抱有敌意,既然姚鼎言把姚清泽放得越远越好!
姚清泽听后脸色难看。他想到自己这几年受的种种委屈,眼眶都快红了。见姚鼎言一脸坚定,姚清泽唇微微哆嗦,过了许久来说:“好。”
姚鼎言示意他回去忙自己的事,留下杜绾商量青苗法的下一步。
送走杜绾,姚鼎言坐在书桌前许久,忽听有人来报:“官人,谢三郎来了。”以前谢则安常来找他,下人的称呼都十分亲近。
姚鼎言本想把谢则安拒之门外,想想又改变了主意,说:“让他进来。”
谢则安推门而入,一身白底青袍,眉目清隽秀美。不知不觉,当年那个带着些小狡猾的稚童,竟已长成了这么一个出色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