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_作者:春溪笛晓(450)

2017-08-24 春溪笛晓

  第二天,吏部做出了对应的措施。一封封加急信开始发往各地,针对的是“qiáng行摊派”现象。凡是考核时发现qiáng摊青苗钱的,考核结果以最末等论处。

  最后姚鼎言还加了一句:“欢迎举报。”

  这个命令可吓坏了许多人,不少胆小的连夜把刚发出去的“喜报”追了回来,摊下去的青苗钱收回大半。

  姚鼎言突然收紧限制,新党里顿时人心惶惶,尤其是准备趁机捞一把的投机者。

  这边约束好“自己人”,姚鼎言又把pào口对准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要搞“贷款”没问题,但利钱不能低于青苗钱——低于青苗钱的话,谁都会选农业合作社吧?

  姚鼎言这要求是合qíng合理的,谢则安却皱起了眉头。

  谢则安说:“三成利钱实在太高了。”

  姚鼎言说:“这个利钱陛下当初也是同意了的。”

  谢则安看了眼赵崇昭。

  赵崇昭一脸正经地拉偏架:“两边的名目又不一样,青苗钱是要官府去收的,利钱当然要高一点。农业合作社这边不需要官府收钱,利钱不用那么高吧?”

  姚鼎言可不会被赵崇昭忽悠过去:“农业合作社也是朝廷的,更别说用来搞‘贷款’的钱是海运得来的了。怎么就能那么低?”他转向徐君诚,“徐相怎么看?”

  徐君诚对青苗法和农业合作社都不太喜欢。在他看来这也是在与民争利,吃相斯文也好,吃相难看也罢,都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相比之下,他还是比较偏向农业合作社的。

  徐君诚说:“我觉得陛下说得对。”

  姚鼎言气得笑了:“好极了,看来你们的意见很一致。”

  赵崇昭不想他们吵架,又给了姚鼎言一颗甜枣:“先生莫气。听说先生让吏部明文公告天下,不允许底下qiáng行摊派青苗钱,先生为国为民之心,我们都看得见!农业合作社那边,”他本想说‘三郎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又怕给谢则安拉仇恨,只好含含糊糊地说了句,“qíng况和青苗法不太一样。”

  姚鼎言知道赵崇昭对谢则安有多看重,再争拗下去也不会有结果。赵崇昭就是这么个浑人,耳根子软,但信了谁就听谁的,很难让他改变主意。离开御书房,谢则安落后于姚鼎言半步,一副乖乖学生的安分模样。

  姚鼎言哼了一声:“你装这样子给谁看?”

  谢则安叫屈:“我哪里装了?我对先生的敬慕都是发自内心的,比金子还真。”

  姚鼎言说:“算了吧,你心里有多少鬼主意我难道还不清楚?”

  谢则安摸摸鼻头,不再多说。

  说多错多啊!

  姚鼎言暂且偃旗息鼓,一时间朝中风平làng静,宁定得叫人很不习惯。

  可惜的是安定日子没过多久,徐家传来一个噩耗:徐君诚的父亲去世了。徐君诚父亲已经八十岁,算是喜丧,可他如今是丞相啊!徐君诚去守孝的话,丞相之位由谁来坐?

  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姚鼎言。

  相位极可能再次更迭的消息沸沸扬扬地传开,姚鼎言做事反而比平时低调得多,连找人“开会”的次数都少了。

  徐君诚把谢则安找了过去。

  谢则安抵达徐府时,徐君诚已经换上丧服。到了徐君诚这个年纪,喜怒哀乐都不会再摆在脸上,所以他看起来很平静。

  谢则安说:“先生节哀。”

  徐君诚让谢则安坐下。

  他说道:“三郎,我问你,你对新法是怎么看的?我要听实话。”

  谢则安客观地评价:“姚先生的想法里有很多东西很超前也很有用,如果能真正推行开应该是好事儿。”

  徐君诚说:“你说的是‘如果能真正推行开’。”

  谢则安沉默下来。

  徐君诚说:“事实证明,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你姚先生太过自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看了谢则安一眼,“你的话他还有可能听进去一点,但他一旦手握大权,不一定会像现在这样对你容忍有加——尤其是你和陛下刚在农业合作社的事上和他唱了反调。”

  谢则安静静听着徐君诚说话。

  徐君诚说:“你行事要比现在更稳妥才行,一言一行都要小心,别像顾允父子一样落人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