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_作者:春溪笛晓(509)

2017-08-24 春溪笛晓

  当晚,全军都吃上了香喷喷的ròu汤和烤ròu,甚至还尝到了一碗酒。香气飘得很远,让白天听到号角声、严阵以待的“疆外人”咕噜咕噜地吞起了口水。再听听人家那边嘹亮又整齐的军歌,不少人都羡红了眼,暗骂一句“娘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过上那样的日子。”等懂汉话的人把谢则安那些话带回来,众人更沉默了。

  别说军伍中人,即使是他们的百姓也没这种好事儿啊!可以想象,如果那位“谢三郎”没说假话,大庆边军士气会更高。

  心中有底气的人,怎么可能会畏战?大庆只会越来越qiáng大!

  不少早年就已经归附与大庆的外族一拍大腿,马上派出使者厚着脸皮杀过去虎颌关求见钦使。

  谢则安正在营中和人喝酒。军中本是禁酒的,不过一群大老爷们憋了那么久,难得开禁一次,总要找个由头喝个痛快,于是一个两个都朝恭王讨了恩宠,要来和钦使jiāo流jiāo流感qíng。

  谢则安当初好歹也与燕冲麾下的人打了那么久jiāo道,和武人相处的经验还是有的,与他们相谈甚欢。

  谢则安自诩“jian臣”,在许多人眼里却并非如此。从谢则安刚遇到赵崇昭时献上的防冻药到后来谢则安做出来的棉衣,样样都是他们现在必不可少的“配件”。同时谢则安搞海运、兴农事,使得军队待遇一天天提高,不仅吃得好穿得好,拿回去的钱还羡煞了其他人的眼睛!更不用说农业合作社、报邸这些地方都为回乡的兵将提供了大量的职位,让他们回乡后的生计也有了着落。

  一桩桩一件件数出来,不少人都不再因谢则安的年纪而看轻他。

  有人喝得微醺,忍不住抹起了眼泪:“三郎啊三郎,你的曲子不知道听红了多少人的眼。”

  谢则安可不敢居功:“那都是我从别人那听来的。”

  谢则安从别人那听来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出来都没多少人相信。想想也是,对于文官而言这些终究是末流,很少人会拿这些来宣扬。

  于是又有人说:“有我们在一天,边境就不会乱。我们不在了,还有我们的儿子,孙子,这土地是我们的,我们一寸都不让!”

  “没错,一寸都不让!”

  谢则安莞尔一笑:“那要是别人双手送上,我们收不收?”

  这下声音更响亮了:“收!当然收!不收的是怂蛋!”

  谢则安说:“大家都有这样的胆气,我总算可以放心了。”

  这话一出可就惹了众怒:“嘿,还担心我们没胆气?当我们守在边关这么多年是白瞎了吗?”

  将领中有人自动请缨,抽出佩剑要舞剑给谢则安看。

  军中的剑舞不比京城,招招都带着凌厉的杀意。配合那将领粗犷的身材,别有一番风流。

  在他举剑往后一挥,刺向帐门那边时,正要有传令兵掀开帘子通报。凛然的剑气刮在门外众人脸上,顿时让营帐内外鸦雀无声。

  粗犷将领哈哈一笑,收剑说道:“没想到有客人来啊。”他把佩剑cha回腰间,给足面子地朝谢则安一拱手,“谢尚书,末将献丑了。”

  传令兵领来的正是“外族”使者,他们归附大庆之后渐渐在这边扎边。虽说边军将领对他们谈不上冷面相待,却也绝对没有这种待遇!尤其是这位天xing疏狂的将领,平时连恭王的面子都不太给!这家伙居然会给人舞剑!

  使者们面面相觑,很快对谢则安有了更高的评价。这位远道而来的“谢尚书”,似乎非常了不得啊!他们忍不住抬首望去。

  一看之下,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把惊诧写在脸上。这位“尚书”比他们想象中年轻多了,大庆朝廷不比他们,文武百官的升迁之路都是有律可循的,怎么会有这么小的尚书!更难得的是,在座的所有将领似乎都对他心悦诚服!

  怪哉!

  来得太匆忙,使者们都不了解谢则安的qíng况,只能看着眼前的形式上前问好:“听闻钦使前来,我们冒昧来拜见钦使。”

  谢则安朝他们一笑:“在军中没必要这么文绉绉,你们也叫我一声三郎就好。也许我与你们首领都喝过酒,可以算是故人了,你们回去后替我向你们首领问好。”说完他叫人给使者们设席,逐一认出了他们是哪个部族的人,族中有哪些青年俊才理应南下为朝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