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客栈_作者:方都(58)

2017-08-17 方都

  “这种事,父亲只上一份谏言的折子又不能扭转什么,何况那张家早已成过眼云烟……”王师爷凝声问道,眼底的怨气已经消散了不少。

  “过眼云烟?”缓缓的咀嚼着这个次,王老先生轻声道:“只怕不然啊,我只说两件事,自那张家叛国被诸的消息传出后,一是远在翼州的洛氏家族举家迁往苍州,另一个就是罗成罗将军请命镇守嘉庆关,他们一个与张家私jiāo甚好还有姻亲,另一个是由张家家主一手提拔,这一前一后来到苍州,你就没什么想法?”

  “难道……”

  “没错!这一切只说明了那张家军一定还有余部,那张家也一定有后人存在!”王老先生有些激动得道:“想那高宗当年东怕那东极诸岛的南陈遗民,西怕凶悍的羌元蛮人,因而严禁对外通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东边且不去说它,单说这苍州一境,不但羌元人再未出现,境内还盗匪绝迹,这往来的走私的商户更是络绎不绝,你说究竟是谁促使了这种qíng况的出现呢?”王老先生断言道:“只有张家,还是已经成了气候的张家!”

  “张家在这苍州经营这么多年,高宗同陛下就没有发现?”

  却听王老先生叹息道:“高宗皇帝是出了名的不管政事,而袁家那些年注意力都在临海肆nüè的海寇上,当时那寇匪有些已经跑到岸上劫掠,袁家自然无暇他顾,到了当今圣上即位之时,怕是已经看出苍州有些不对,可惜那时中央对地方各州的掌控逐渐有些力不从心,有着地方官员庇护,这苍州说成是张家的天下也不为过啊!”

  “既然季氏王族同张家有这么大的仇怨,如何能同意为张家平反为其正名呢?”

  “原来是不能,但现在却是不同!王老先生自信道:“现在我开元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微妙的阶段——国库缺钱了!”

  见儿子目露疑惑之色,王老先生解释道:“自从高宗下令让各州县赋税自理以后,中央财政能收到的赋税就连年减少,原来高宗在位时,因为太祖打得底子好,国库极为丰盈,所以还不显。但是到德兴皇帝这一辈,各种问题就一一浮现。前几年翼州水患不断,地方州府以赋税收不上来为由不停的向中央要钱,光为了治水同安排流民,就差点儿把户部拖垮!又指了指自己,像为父这样直接由中央发饷的中都官员,更是被连年拖欠俸禄,”言罢又有些自嘲的道:“不过能到中都做官,也没几个缺钱的,但这中央财政缺钱到什么地步,也由此可见一斑了,而这也是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度大不如前的根本原因。”

  “陛下不能废除这‘赋税自理’的政令吗?”

  “有些法令要立容易要费却千难万难啊,”王老先生感叹道:“不说这一法令实行了这么多年,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利益网,单说那些个地方官钱都拿顺手了,谁会让着大好的财路飞走!所以为父断定为钱财发愁的陛下,只会把这敛财的法子投向别出,这什么行当最挣钱?当然是商贸了,而这对外商贸还是其中最赚钱的一种!海贸陛下是指望不上了,海上由南陈遗族支持的海寇水匪肆nüè不绝,国家没有得用的水军,根本不是其对手,保护不了商船,所以只有西边这一条商路!而要通西线的商路也必要通过这张家!所以为父就想,既然如此,不如让张家以西线商路的控制权为条件同陛下换得那平反的机会!为父在那请谏折子的最后还隐晦的提及了此事。”王老先生确是不知,这一点,他同远在中都的袁大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放弃财路,只为正名,张家会这么做吗?而且这张家如今就如同这苍州一地的土皇帝,陛下若是真得了商路还怎会允许其存在?”王师爷还是觉得父亲有些太想当然了。

  只听王老先生缓缓道:“你不懂一个世家大族对名声的看重。想来这几年张家怕是已经把苍州完全控制在手掌中,为什么还隐忍不发藏得那般隐秘?只因他不想背负一个盘踞地方为匪为寇的恶名,而洛家大爷进入我开元中都为官洛老爷频频进入中都,前几个月更是和那袁家接触频频又是为何,是张家啊,它一直在找机会平冤重回开元国政治中心,重新找回当年四大氏族之首的荣耀!王老先生说到这里顿了顿道:“至于你后一个问题,也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就是因为怕这个,我特地上了那封请谏的折子一是为了把当年的是重新提出来,一个就是为了试一试陛下的态度,又有些忧虑的道:“如今看来,陛下的态度却是有些隐晦不明,我就怕陛下他最终会过河拆桥,得了商路就不管这张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