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前,乐逍遥过的虽说不上好,但也不坏,乐父乐母白天下地gān活,晚上一家人乐呵呵地吃饭。
八四年,国家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几件事,小平同志国庆大阅兵,那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
这一年,乐逍遥五岁,乐chūn天十二岁,乐夏天八岁。乐chūn天是乐逍遥大姐,乐夏天是二哥。
为什么乐逍遥不叫乐秋天或乐冬天呢?这里面有一定的原故。
乐父没什么文化,恰巧乐逍遥大姐生于chūn天,乐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一个好名,在乐大姐满月时,门口路过了个乞丐,嘴里叨唠着“chūn天好……chūn天好……一年四季在于chūn……”
乐父一听乐了,gān脆就叫乐chūn天得了,于是乐大姐名字在乐父独立专裁下一板砖拍定,就叫乐chūn天。
这不,乐二哥生在夏天,乐父想来想去,既然有了个chūn天,那就再凑个夏天。乐二哥名字在全家人投票下(其实也就乐父一人,那年头,虽在改革开放chūn风的影响下,沿海城里女人地位明显提升,可农村妇女地位仍然没变化),乐二哥就叫乐夏天。
到了乐逍遥这里,本来乐逍遥应该秋天出生,可能乐逍遥同志在母亲肚子里时听说自己以后名字要叫乐秋天不满,提前跑了出来。
他提前跑了出来没要紧,却愁坏了乐父。乐父心想:现在有了个夏天不能现再取个夏天吧。为了乐逍遥名字乐父愁的睡不着觉,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好名。最后听隔壁地说邻村有个老秀才,九十多岁,你找他给你儿子取个名准没错。
乐父听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提着一小袋米问清路找老秀才去了。来到老秀才家说明原尾,又把乐逍遥生辰八字说了,老秀才琢磨来琢磨去,‘霄曜’二字甚好。乐父一听‘逍遥’,嗯……挺不错的,感谢了老秀才后乐呵呵地回去了。
老秀才说完‘霄曜’正想回头向乐父解释这两字的含意时,就看乐父也走出老远地方了,老秀才感叹道:“唉……这人啊……”
乐父傍晚到家后,把老秀才取得乐逍遥给全家人说了下,吃完饭,喜滋滋去睡觉了。乐逍遥的的名字在乐父误打误撞地qíng况下陪伴了他二十五年。
八四年阅兵影响不到乐逍遥这家,影响到这家的是乐父所在的村里,七月份全村壮年都决定出去务工,乐父也在其中。
34岁的乐父正是壮年时期,力气有的是,出去随便找个活都能养活自己。他们一群人一共十一个,离开的那一天,全村人都去送。有来看热闹地,有真心为儿子或丈夫担心的,也有自家没人出去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地,反正各怀心思。
乐母在丈夫一旁叮嘱道:“出去小心些,听说外面乱着……一个人也别太省了,家里吃是没问题……”
三个儿女分别围在父亲身旁眼泪汪汪的望着。5岁的乐逍遥还不懂事,听说父亲要走了还很高兴,因为没人管他了。可也因被乐大姐和乐二哥感染,也是一脸可怜样。
12岁的乐chūn天和8岁的乐夏天蒙胧的知道父亲要出门,可能很久都不会回来。
乐父爱怜的摸着儿女的头对大女儿和二儿子说:“爹这次出去要很久才回来,你们多帮你妈做活,还有看着你小弟,他还不懂事……”
乐chūn天和乐夏天哽咽地点着头,乐父很欣慰。
牛车来了,乐父一脸不舍地和乐母说保重提着行李上了牛车。(这里是根据我那里qíng况说的,反正那时候我那里没通车)
五岁以前的事乐逍遥大多数都不记得,可他偏偏记得父亲离去时的背影。那时,他不知道怎么形容父亲的背影,只觉得让人想哭。现在,他学会了一个词——沧桑。
乐逍遥想,如果当年父亲不出去务工,是不是他们一家的命运也会不一样呢?
这一年的过年,家里只有四个人,不懂事的乐逍遥也隐约明白,父亲好像真的出去了。
第二年的夏天,家里来了紧及电报,一股一安的气氛影响到家里每一个人,乐母颤抖地双手紧紧握着那张薄薄的纸。暗淡的眸子闪烁着点点泪光。
乐chūn天无措地看着快要崩溃的乐母,跑过去,死死地搂住母亲。乐母如同瘫痪的手反手搂住女儿豪头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