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地主_作者:跳舞的萝卜(12)

  乐呵呵的跑去采了一堆,这玩意总是成堆出现的, 而且块头大,这一小片儿,足足捡了小半筐。这东西整个看起来像一个个馒头,稍稍一碰就倒。因它常常在雨天打雷后从土中蹦出来,所以得名雷窝子。

  其实村民常常更多的称它为马粪包的,具体得名原因不知,不过齐宝一听这名就觉得没什么食yù了,所以只让周涛叫它雷窝子。虽然这么规定完后,实际上他每次听见雷窝子,首先想到的还是马粪包。

  没办法,记忆的劣根xing。

  “回家叫阿嬷给咱们炸酱吃。”雷窝子不像其他蘑菇那样能晒gān了一直保存到冬天,最好吃的方法是采回去炸酱吃,很是鲜香下饭的。

  这边的林子因为离果园较近,村人很少有过来的,蘑菇榛子一类也就剩下了。周老爹经常在这一带采榛子,蘑菇什么的倒是没怎么动过。

  太阳又升了一些,林子里的露珠逐渐升腾起来,糙丛茂密的地方远远看着雾气缭绕。两人往林子深入走,边走边拿树枝拍打身前的糙丛,神qíng专注的搜寻着可能藏在各个角落里的蘑菇,连裤腿被露珠打透了都没发现。

  约莫走了半柱香的时间,齐宝两人便捡了不少粘蘑。这东西不需要钻糙丛矮林,只长在平坦的糙地上。伞面儿上分泌出粘液,粘着附近的树叶糙叶做伪装,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这也算是植物的智慧了。

  这种蘑菇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不好收拾,需要将伞面儿上的那层面膜撕下去,露出里面白白净净的ròu,才可以或炸酱或炖菜。

  这东西胜在繁殖快,长的又多,能一直长到夏末。

  “粘团子都放在我这边筐里,这玩意埋汰,碰着别的蘑菇就更不好收拾了。”周涛边jiāo代,边将齐宝挎着的小筐里的粘蘑检进自己的大背筐里。

  “那雷窝子咋整啊?”雷窝子可是也放在周涛那边的筐里呢。

  “没事儿,我拿了叶子给盖上了,粘蘑都放在叶子上头呢。”

  齐宝搭头一看,果然有叶子的边儿露了出来。“呵,还真不少。沉不,沉的话给我背。”

  周涛瞧了一眼他身上的肥ròu,“就你拿小身板,竟是需ròu,哪有劲儿背它。”

  齐宝哼了一声,才不跟一身蛮力的大蛮牛计较呢。

  进了大林子后,俩人便分开了。林子里是已经有人走过的,村里人实在,边走边用手里拿着的镰刀棒子一类的将杂糙或割下去放在一堆儿,或是打压下去踩实了。既方便自己回去时走路,也方便了后来人。

  林子里杂糙本来就少,再被提前走过的村人踩压过,打眼一瞅,光溜溜的。周涛也不拘着齐宝,反正林子里没什么大的野shòu,蛇一类的,估计也早被吓跑了,再说也不离自己多远,愿意哪跑就哪跑吧。

  ☆、第 6 章

  这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笔直挺拔,没有人工的gān扰,长的极为茂盛葱郁。这片林子也是归属于齐家的,齐宝对于山和土地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执拗,总要把这些都变成自己的才能安心。

  水土流失什么的,在这样的小山村里,齐宝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未雨绸缪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柳树村的农民们,大多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并不多看重山林。不过山林是冬天柴火的重要保证,齐宝倒也是明白的,所以也并不十分限制村民进山。

  好在村里种的多是苞米高粱一类的作物,这些作物的秸秆都是能够用作柴火的。而且村民能够进山搂松树毛儿,也就是松树落下的叶子,细细的一根一根,倒还真像是动物的毛一样,这个引火是最好的了。

  若是遇上枯树,也是允许村民砍了做柴禾的。毕竟这山林已经是私产了,倒是没有人偷偷进山伐树的。对于这点,齐宝还是很满意的。

  松树下长的是一种叫做松树伞的棕红色蘑菇,ròu厚,嚼着有些劲道,村民采了他多晒gān后卖到城里去,一斤能卖□十个铜板呢,够割个四五斤猪ròu了。小jī炖蘑菇时,用这个味道最好了。

  除了松树伞,用榛蘑炖jī的味道也不错,不过这个不值什么钱,村民采回去都是晒gān了留着冬日没菜时候加菜的。

  绕着一棵松树转了两圈儿,没什么发现,又继续绕着第二棵树转悠。松树伞一般都长在松树附近,或者直接长在松树下面,齐宝一连绕了几棵树,也没见着个松树伞丁儿,实在是有些气馁。那边周涛却已经喊他过去装蘑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