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虽然舍不得儿子,但对沈老夫人早已逆来顺受的她根本无力抵抗,只得忍痛答应。
有沈老夫人娘家侄女潘氏生的嫡长子沈筹在前,沈夫人所出的沈策在沈老夫人那里自然讨不了什么喜。但镇国公府人丁单薄,沈献本就是独子,现今膝下也只有沈筹沈策两个嫡子,沈老夫人倒也轻易不敢害沈策命。
只沈筹虽然占了嫡长子之名,却因为体缘故,既不能文,也不能武,徒挂着世子的名头,在朝中并没有任实职。沈夫人李氏侯门出,长姐是当今皇后,二姐是威远侯夫人,李家的教养不用说是好的。沈老夫人害怕李氏把沈策教得太好,长大后光芒过盛,威胁到沈筹的世子之位,所以把他要了来。
沈策到沈老夫人的榆荫堂后,表面上看起来沈老夫人对他是一等一的好,宠无比,惯纵容,其实她内心里却是立志要把他养废掉。
沈策也不负沈老夫人所望,在榆荫堂生活了几年后,果然长成了一个骄横跋扈的纨绔小孩。
当年沈策出世时,沈献的欣喜远远超越长子沈筹出生时,十分喜这个容貌像极李氏的儿子。哪知他离京不过数年,再回家来时沈策竟长成了这般模样,深责切,难免对他严格要求。
他年幼时,父亲撇下他和母亲一去北疆多年,他qiáng行被祖母抱到榆荫堂,与母亲分离,做父亲的也不管不问。如今他长大了,却忽然回来要对他指手画脚。沈策自然不服,逆反心起,行动做派竟越发的张扬跋扈起来。
几番较量后,父子关系逐渐恶化。
☆、第五十七章 建成
沈夫人重夫君,也心疼儿子。但她是个软弱没主见的,既不知应如何劝慰沈献,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沈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能终暗暗以泪洗面。
沈献和沈策闹成这样,沈老夫人自然乐见其成,时不时还会在沈献面前添火加柴,表面做出维护沈策的样子,实则却挑拨得沈献对沈策更加不满。
另一边,为保住潘家在沈家的长盛不衰的地位,沈筹十岁时,沈老夫人便就在潘家jīng挑细的给他定下体健壮的侄孙女小潘氏。
沈筹满十六岁时,迎娶小潘氏进门。
沈老夫人原本想着,沈筹早些成亲便能早些生下嫡子,以防他子万一不济,也能后继有人,爵位不至旁落。哪知沈筹成亲十余年,不仅小潘氏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连姨娘通房们也都毫无动静。
反观沈策,虽然言行无状,骄横霸道,却竟是文武双全,不但习得一的好功夫,读书也甚是了得,十二岁院试便得了案首,而后乡试解元,直至闱夺冠,入了翰林院。
沈老夫人面上子虽然不显,心里开始却慌了神。
沈筹迟迟无子,她也曾想过从庶出的沈简下过继嗣子给沈筹,也好过爵位落到沈策手里。谁知沈简娶妻多年,竟也只得两个女儿,连半个儿子也没有。
沈老夫人多年来处心积虑压制沈策,就是为了保住沈筹的世子位。可是如今沈策不但没有养废掉,反而凭着自己的能力高调入仕,还得了皇帝的青眼。如果将来他再成亲生子,府里哪里还有沈筹的立足之地?
沈老夫人极度恐慌中,竟忽然冒出想要让小潘氏去借种生子荒唐念头,只是她实在羞于对小潘氏开口,又怕沈献察觉知道,才未行事。
这些沈老夫人内心深处的想法,程诺自没有办法探到。
他只信中写道:……前年秋天沈三公子曾失足掉入后园湖中,他天生有晕水症,无故应该不会去湖边。追究起来,事起因似乎和寄住在镇国公府的小潘氏的弟弟潘荣有关。沈三公子如今在朝中风生水起,沈老夫人对他都已那般忌惮,世子沈筹的心可想而知……
自落水醒来后,沈三公子似有所变,但旁人却又说不出哪里有变……去年天他曾离府数十,去向不明……如今他暗中招揽人手,也不知所图……
莫少璃看完信后,便有些感慨。
原来那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镇国公府沈三公子,背后竟也有这种种不为人道的无奈。
她又拿起信看了一遍,目光落在“晕水症”三个字上,觉得很有些熟悉。
似乎……好像……她记得曾经听谁说过也有个叫“三爷”的人有此症候,难道大周朝晕水症竟是常见的病症?
但她眼下也没有心思花在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只想了一想,便就抛开了去。心里却十分佩服起程诺来,她不过见沈策没有如前世般去参军,却在朝中翻天覆地的闹腾,一时好奇想要知道究竟。没想到程诺竟如此神通广大,连沈府几十年的老huáng历都翻了出来,倒让她对他的能力越发的期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