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公主跑偏记_作者:苏棱(27)

  淮县山头镇济源村一户人家千里迢迢进京告御状,敲了他大理寺门口的鼓,进来的便是蹒跚老人和一huáng瘦孩童。

  那老人名李昌,是济源村的村正,济源村本是在泯江下游两侧的村子,去年泯江决堤,冲毁了沿江百余村镇,其中济源村首当其冲。朝廷对此次决堤一事做出了及时的反应,陈裕记得在决堤三日后,圣上便开了国库,拨了三十万两白银十万石大米专用于赈灾,据泯青二州的知州上呈的奏折来看,两地灾qíng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是他知道的。

  可这李昌又说在决堤之后又发生了地震,死伤甚众,可朝廷竟全然不知,大灾之后便是大疫,泯州、青州二州已到了民不聊生的境地。

  李昌一家从济源村往京城来的时候,还是一个五口之家。可到了京城便只剩了他和小孙两人,一路上不断有人追杀着他们五人,他的儿媳与儿子便是死在了路上,孙儿的奶奶此时也已是病的奄奄一息,恐怕也撑不了多久。

  陈裕听后不由悲戚起来,命人去安置好这一家人后,他便写起了折子。

  凭着他多年为官办案的经验,其后定是有内qíng,除了官员的贪墨,怕还有泯青两位知州的政绩核查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没什么还说的,查,必须得查,还要一查到底。

  想到这里,他便停笔,重新穿戴好官服,往皇宫而去。

  圣上停了自是勃然大怒,命身侧亲卫梅花卫与他一同彻查此案。

  梅花卫当日便离京往泯青二州而去。

  昨日梅花卫徐大人来了信,信上提到泯州知府沈青山,那是沈碧山的弟弟。沈碧山如今是吏部尚书,主管官吏的政绩考核与任免,天下官员半数都是这位沈尚书的门生。

  沈碧山便是沈定的父亲。

  这便是他烦闷的症结所在,锦暄与沈定算是qíng投意合,沈定此人正直磊落,他和夫人都对他很满意,眼见着下月沈定和锦暄便要成亲,这叫他如何是好?

  自己一生自问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圣上的殷切托付。

  陈裕站在书房的窗子前望着被夕阳染红了的天际,大风携裹着夏日里的燥热四处乱撞着,一层一层云叠在一处,红的泛黑渐渐向近处压来,有轰隆的雷声从远处沉沉传来,陈裕站在窗前如山中一临风岿然不动的松柏一般,静静而又气势万钧的站在那里。

  雨势仍大,街中几已无行人,两道旁酒肆药铺挂来的招幌上铺满了雨水,一滴连着一滴的落在石板街上,街口远行而来一马一人,马疲脚缓,马上之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行止之间亦颇似疲累,到了分叉路口他便驱马转向右侧往桐梓巷那路去了。

  不过一刻,他便出现在了沈府门口。

  净玉见天有大雨也便不出门去,巽华院里住的纯如郡主却选在此时出门去了陈府。

  陈大人府里的小姐是纪纯如的手帕jiāo她也是昨日才知晓。

  自己当然不好跟着去,也不好派人去,再说要论身手纪纯如不出三招即能把向来为她所骄傲的雨楼放倒。

  思来想去的不放心后,宝芙派德成往皇子所去了一趟。

  她和风阁云庭雨楼一同陪着花儿剪小人挂到廊子上求这雨快些停下来,风阁搬来椅子,净玉跟在花儿身后,手中也拿着一串‘小人’。

  “公主,您慢点儿!”跟在花儿身后的雨楼见她摇摇晃晃的上了椅子,不由伸出手去护着她。

  花儿撅起嘴来:“放开我,我自己可以。”

  净玉笑着看她挂小纸人的模样,行至廊下,伸出手来接着正沿屋檐落下的雨水,轻轻重重冰冰凉凉的。

  身侧传来风阁的声音:“公主,成福来了。”

  净玉点头,将手伸了回来,道:“我这就去。”

  风阁领命离开,净玉甩了甩手中雨水,走到正往绳上挂着小人的花儿身边,花儿就是有这般好,做什么事眼里就只有那事了,旁的什么看不到,谁也不能扰了她去。

  净玉对雨楼吩咐到:“看好公主,我去去就来。”

  花儿突然朝她一笑,净玉摸了摸她的头,心下无限惆怅。

  自从知道了花儿成了如今这个模样若说心中连一点波澜那是不可能的,可后宫错综复杂她又可从哪里查起。

  就在她去成妃宫中不久,宫中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妃子,和妃亲至了她毓安宫。

  和妃向来得净玉敬重,哪怕是上一世她和贵妃亲如母女之时,她心中的和妃仍是后宫之中除了母后外最得她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