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巧合(27)

2025-03-02 评论


因此,就在那一天,她找到并立定了自己的志向——她要写出能让人感动、让人又哭又笑的戏剧。

不过现在想想,那只是「梦想」而已。

她没有门路,只能不断地寄出作品和履历,同时累积作品,参考别人的风格,尽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实力。

她想自己算是幸运的,因为她终於找到一位愿意给她机会的人。

那位制作人告诉她,她很有潜力,但写的题材不够讨喜,戏剧毕竟不能孤芳自赏,不如先写点大众化的东西打入市场。

於是她开始摸索,试图两者并重,最後却画虎不成反类犬,屡遭滑铁卢。

坐吃山空的感觉使人心焦,就那么一次,她决定将之前曾被自己弃置的一部半成品取出翻修,一发狠,咬牙删光所有的个人风格,极尽所能地将她所能想到的市场元素倾注其中。

虽是如此,她寄出作品之後仍不抱希望,太多失败使她终於决定暂时放弃编剧一职,找其它工作以求稳定,奇迹却在此时发生——制作人来电通知录取,要约她商谈合作事宜。

之後的发展就像乘风奔驰一样顺利,戏剧的收视率出乎意料的好,於是制作人又找她为竞争最激烈的八点档连续剧继续效力。

收入不稳定的她没理由拒绝,这一写才真红翻了天。眼见逼近二百集的大关口,制作人欲罢不能,观众也欲罢不能,但身为编剧的她却有点後继无力了。

每天在资料书和电脑前面流连,赶稿时更感生不如死,她觉得自己像只深海赅赅,生活在深达数千尺的阴暗海底,无法浮上水面见识阳光。

不过再怎么说,她的收入可观,父母也不再叨念,这样的日子不管算好还是不好,总之在这失业率高的社会,能靠正当职业养活自己就很值得庆幸——她一直是这样想的,直到那天,她在路上巧遇一位昔时交情还算不错的高中同学。

正确来说,是当初跟她同在戏剧社的同学。

她热情地拉自己一起吃饭,主动聊了很多近况,然後当然讲到从前。提到当初校庆的那场演出,她兴奋地比手画脚,显然那也是她年少时的美好记忆。

然後她问:「你现在还有在写剧本吗?我记得你以前立志当编剧呢。」

而苏曼竹只是淡淡地道:「算是有吧。」

那反应使她认为苏曼竹的事业并不如意,也许出於安慰,她说:「你大概不知道,其实我以前一直偷偷崇拜你呢!当初你写的剧本,我的那一份到现在还好好收藏著,打算等我儿女长大要拿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曾在高中时参演过这部成功的戏。你从以前就那么有才华,一定可以成功的!」

她眼中有著比自己还天真自信的光采,苏曼竹见到,忽然愣住了。

明明距高中毕业还不到十年,她却感觉已过了半个世纪。回顾前尘,她也曾相信能绽放属於自己的光芒,但如今旧梦何在?

旧梦啊,她几乎要忘记自己旧时也有过梦。

这间咖啡馆的老板和眼前的徐谦都是圆梦之人,在他们面前,她竟觉得自己有几分渺小。其实现在她编写的戏剧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戏剧本身就是用以娱乐大众,但……那真是她想写的东西吗?

她茫然了。

编剧技巧中的3S,suspense(悬疑)、surprise(惊奇)以及satisfy(满足),她虽均达成,但最後一项「satisfy」……她满足了观众,却不曾满足自己。

有时她会忍不住想,在过去的日子里,自己究竟做过些什么?眼下,她的确如愿拥有编剧这个身分,但那又如何?她必须十分顾虑观众的想法,听从制作人的意见,朝更夕改,没有自我得像个生产剧本的工厂,客户要什么,她就写什么。

在编剧栏上,她用了笔名,因此知道她身分的人不多;而在老同学面前,她竟无法自豪地说一句:「嘿,你看过某某剧吗?那编剧是我。」

无力感使她失去动力,颓丧之际,制作人却在今天下午提出要求,以高收视率为由,希望她能将预订二百一十集结束的戏剧硬是延後十集。

她知道,这部戏又要多一个「拖戏」的理由被骂了。所以到最後,她写出来的东西没能让人感动,没能让人又哭又笑,而是让人用来痛骂舒压。

理智上她可以接受,情感上能不能接受却是另一回事。

一想起来,心情又是一团烦乱。她揉揉太阳穴,拿起咖啡喝了一口,却发现咖啡已冷,这令她更皱紧眉。

对面的徐谦望著她,面有讶色,仍在消化刚才得知的消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秋风醉 徐谦 苏曼竹 连续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