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太太,这样子我们真的很困扰,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接二连三的抱怨,陆续传到蓝家人耳中。
蓝太太也曾经试着告诫小菟丝,咬人或打人都是不好的行为,可是小菟丝却很顽固地说:“菟丝没有打人,菟丝不是坏小孩,菟丝很乖。”
该怎么办才好呢?每个晚上蓝妈妈都会和蓝爸爸抱头苦思。他们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错?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不论蓝妈妈或蓝爸爸,绝对不会在孩子面前扬起手相向,更不曾在孩子面前吵架。因此蓝家三个儿子都被人称赞是刷翩小绅士、温文有礼的好孩子。
那又为什么小菟丝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谜底在小菟丝即将进人小学前揭晓。
一名注意到菟丝不寻常状况的幼稚园老师,凭借着长年带孩子的经验,给了蓝家双亲这样的忠告——“最好带菟丝去专门的机构做一次特殊障碍的鉴定,或许会有帮助。”
“不会的,我家的孩子才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去鉴定!”爱女心切的蓝妈妈激烈反驳,彻底反对这项提议。
可是务实的蓝爸爸却说:“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要是孩子真有什么问题,早一点知道,我们便可以早一点处置。如果鉴定出来小菟丝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那我们也好改进啊!”
于是,经过一连串的鉴定,小菟丝反反覆覆地做了一遍又一遍的测试,从语言能力到与人们的互动。运动行为能力等等,最后医师们宣告小菟丝是“亚斯伯格症”儿童。
亚斯伯格症儿童有着近似自闭症儿童的特性,但并未像完全封锁自己的自闭症儿童般,对外界的一切完全没有反应能力。一些症状较轻微的自闭症儿童,也有着近似亚斯伯格症的特微。
出乎意外的是,在国外的研究当中,大约每五百位儿童中,就有一位是罹患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它并不如想像中的那般稀少,只是多数未被父母发觉。较粗心的父母推论那“不过”是孩子的个性比较糟糕了一点。而这种误判也往往让孩子们在经历痛苦的童年后,变成罹患有忧郁症或躁郁症的病人,甚至具暴力倾向。
当然这对蓝家双亲是不小的打击。他们从未想过小菟丝竟罹患了这种精神性的障碍,而且差一点就这样误了小菟丝的一生。
幸好他们天性乐观积极,不因此而沉溺在“我该怎么去带一个有病的孩子”的负面想法中,相反地,他们开始积极的研究该如何协助自己的小女孩,了解并融人这个社会,尽量配合着她的需要而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教育小菟丝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控制自己。跌跌撞撞的学习过程,不能说不辛苦,但蓝妈妈还是很高兴地看到小菟丝渐渐成长茁壮,进人小学,念完国中,甚至跌破众人眼镜地考上了名校S中。
她总是这么告诉小菟丝:“菟丝宝贝,你一定可以,你一定办得到,你不要紧的。妈妈在这里,爸爸在这里,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陪着你。所以在外头遇到什么问题,想想爸爸、想想妈妈,然后回家来告诉我们。不要一个人生气,一个人发脾气。这样子,你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诚实而可爱的孩子,一定会得到许许多多的人的爱,一定会幸福的。”
姑且不论这咒语管不管用,会不会实现,但在蓝妈妈和蓝爸爸的心中,即使知道小菟丝罹患了亚斯伯格症,他们对自己女儿的爱,还是半分都没有减少。
“菟丝,早。怎么了?你眼睛红红的,昨天没有睡好吗?”蓝妈妈一边手脚俐落地将刚做好、热腾腾的早餐端上桌,一边吃惊的看着小女儿那张有些困意与憔悴的脸蛋。
菟丝想了想,摇了摇头,又点头。
“菟丝,妈妈不是说过,光摇头、点头是不行的,要用嘴巴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不然我不知道菟丝想说什么喔!”
“……不知道……菟丝头好病,不知道睡得好不好……脑子里有东西一直在转,转转转。”
“是发烧了吗?”蓝妈妈担忧地将手贴在女儿额头上,和自己的温度比较着。
“嗯,好像没有发烧。还是很难过吗?要不要请假呢?”
菟丝立刻摇头,然后又补上一句。“要去学校。”
蓝妈妈讶异地看着自己女儿,虽然菟丝不是会装病不想上学的孩子,但她何时这么爱上学了?她也不知道。“喔,好吧,那你快点吃早餐,一会儿任远就要来接你上学了,不是吗?”
点点头,菟丝按照惯例,一定先摆三块酱瓜在稀饭中央,才会开动。比平常吃饭速度要快上一倍的地,早早用完饭,便回到自己房间去换制服,不到十五分钟就在门口穿上鞋,说声:“菟丝去上学了!”也不等人回话,便匆匆出门。蓝妈妈发现她忘记带便当,追出去时,早不见人影。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葆琳
白罡浩
蓝菟丝
别后重逢
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