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个多月来,她一直留在月亮村,村庄里除却田野就是牛羊。虽然田园风光无限美,但要她天天圈在小村子里,哪也不能去,她已经闷得发慌。
彩彤在村庄里的日子,有时候跟着月儿赶羊群到附近小山坡上,听着月儿唱着动听的歌儿,有时候跟着瑞萍到河边洗衣裳,村边溪流是月亮河的一条分支,河水清澈见底。
村庄里的人不多,村里人因她是外来人,对她有着几分好奇,也有着几分怀疑,不过他们都是善良纯朴的村民,他们容纳了她。
有机会到市集去走走,徐彩彤怎不乐得忘形?
那天早晨,天色尚早,灰蒙蒙的天,到处仍然一片昏暗。彩彤被瑞萍叫醒,她睁着一双惺忪的眼,含糊地说:
“我才刚睡下,又要起床了?”
“不早了,现在已经是黎明时分,要赶早到圩镇去,否则去晚了,就占不到好的位置。”瑞萍告诉她道。
“好困呢。”
“那你继续睡,我们去了。”
“不行,不行。”
徐彩彤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吃过早饭,坐上徐家兄弟准备的牛车上,看着徐家兄弟把那些要贩卖的牛羊,一路赶往圩镇。
慢悠悠的牛车让彩彤睡意顿起,她闭上眼睛,又呼呼入睡。但似乎只打了个盹,瑞萍在旁边又一个劲地把她唤醒了。
彩彤极不情愿睁开眼睛,“到了吗?”然后又埋头想睡。
“到了,烂睡虫。”瑞萍见她不动,硬拉着她下了牛车。天色逐渐放晴,徐家人把牛羊圈到一片空地之上,逐渐又有几个卖家把牛羊圈在周围。徐彩彤想这儿可能就是专门贩卖牲口的地方,要想逛圩镇,可能要走到前面去。
徐彩彤悄悄地问瑞萍,瑞萍回答说是的,不过那些小摊贩没这么早开市,等一会瑞萍会带彩彤去趁圩。
彩彤很高兴,耐心地等着那些买主来买牛羊。徐家大哥贵礼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支甘庶,他削了皮,弄成几节,递一根过来给彩彤。
天色之高,圩镇上也热闹起来。圈内的牛羊也卖去不少。
彩彤留在徐家二月有余,徐夫人特别喜欢彩彤,有意收她为义女,难得大家同是徐姓人家,彩彤也愿意认她为母。
彩彤叫徐老夫人一声妈妈,徐老夫人听徐彩彤叫妈妈,又是一番教导,唤作妈妈的是青楼之中的鸨母,应唤她一声娘亲。
徐彩彤甜甜的叫声:“娘亲。”
“好,好。”徐老夫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到村中祠堂拜过祖宗,徐彩彤就是她的义女,徐老夫人五十多岁拾了个女儿回来,逢人便夸她,更是赞不绝口。
徐家姑娘,是老夫人特别宠爱的孩子,徐老夫人让儿媳带她到市集,让瑞萍带她买些布匹做几件衣裳。
“姑娘,我们到市集去走走。”瑞萍叫彩彤道。
“OK!”彩彤雀跃地跳起来,跟在瑞萍身后。
“什么叫OK?”瑞萍奇怪地问。
“OK,即是好的意思。”徐彩彤解释道。
“哦,原来OK,就是好的意思。”瑞萍不解的点点头,向丈夫要了些银两,她的丈夫二十多岁,身体健硕,叫徐贵棠。
徐家四兄弟分别叫贵礼,贵朋,贵真,兄弟几个同心协力,把牧场治理得头头是道,每年这个季节都把肥牛嫩羊拿到市集上来出售。
市集很大,成行成市,卖牲口的、卖家禽的、卖水果的、卖女红针钱以及装饰品的。
彩彤走到一档玉石铺前,拿起一只晶莹通透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只小鸡。彩彤属鸡,玉佩上的小鸡栩栩,可爱极了,彩彤有点爱不释手,但想到自己一个子儿也没有,她又不得不放下。
“喜欢吗?”瑞萍低声问道。
彩彤笑笑。
“小姐喜欢这玉佩何不买了去?”四十多岁的老板说道,“这玉可是一块美玉,你看翡翠碧绿,晶莹通透,没有一丝杂质。”
“多少钱?”瑞萍问。
“十两。”
“这么贵?”彩彤咂咂舌。
瑞萍却跟玉石老板讨价还价,彩彤扯扯瑞萍衣袖,说太贵她不要。瑞萍结果以八两买了那只玉佩。
彩彤拿起那只玉佩,心里很感激,他们徐家待她有如亲人般。
“我不知该如何谢你,这玉佩太贵重了。”
“你谢我什么?就当我送给小姑的礼物。”瑞萍说道。
“多谢嫂嫂。”彩彤向着彩彤福了一福。
二人在市集边走边谈,瑞萍要带彩彤到绸庄看布匹,她们准备拐弯,后面马蹄声“得得得”地从远而近,只见一队人马,疾速地向着这边奔来,路上的行人急急地躲到一边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邓婉玲
刘不群莫邪
徐彩彤紫月
穿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