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节日贺咕的句子,蛮有意思,很能刺激穆澄的思路,帮她构思到小说的情节,以及体会到某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至于杂志,穆澄更加爱翻。
有阵子觉得自己一站就成个钟头的样子,把人家的几本杂志都看得滚瓜烂熟。
实在过意不去,于是好歹也会把其中一两本有特别精彩内容的画报买下来。
将心比己。如果那些读者只光站着打书钉而不买穆澄的书,她不也是赚少一笔了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她穆澄想,会不会有一天,在超级市场加设一个售卖流行畅销书的架位?她可以每天到这儿买菜时,看到有人把她的作品从书架拿下来,放到购物车上去。
那种感觉,一定相当相当的欢乐与好受。
当穆澄第一本著作面世时,她在当日一早跑去书店,看到自己的书放在书架上的那刻,她的眼眶立即湿濡。
犹记得穆澄坚持不肯离开书店,一直站着等,直至有第一个读者把她的书从书架上取下来,拿到收银机旁算帐,她的眼泪忍不住流泻一脸。
无非是那种被人接受、被人欣赏的安慰,深深感动她。
那第一个读者在翻看她的作品而未确定是否购买时,穆澄的心,差点自胸口跳出来。
她有一种要走上前去求对方给予一次机会的冲动,穆澄很想对他说:
“先生,我不会令你失望,你的那十多块钱是一定物有所值的。”
书价由十多块涨至目前三十多块钱,涨幅双倍,那是多少个年头的事了!
其间有过多少挣扎、劳累、苦楚,真非局外人所能想像。
无论如何,最艰辛的日子怕已经过掉了吧?
现今只要穆澄的新书一面世,必然货如轮转,才刚刚放在书架上,便又立即在下一分钟,被读者买走了。
穆澄心里想,为了获得这个成果。不论受怎么的委屈与艰辛。也应毫无怨言的。
穆澄挽了几大袋食物,漫步回家去。
别看她是个纤纤弱质似的女人。那高窈而清秀的身段,那幼幼细细的手脚,在在都予人一种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倦慵感觉,她其实力大如牛。
那几袋重甸甸的食物在她手上,挽得轻轻松松。
只为穆澄训练有素,老早习惯成自然。
成长后,考上外国大学,就开始要学习照顾自己。事无巨细,不是自行动手干活,谁会料理你?
嫁后呢,更不得了。陶祖荫非但不帮忙,只是一古脑儿把个贤妻抱回家去,享现成的福份。
也不算是夸大,她这位丈夫是一向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
有那一天夫妻二人去购物,付钱的不错是陶祖荫,但所有粗重的工夫,包括挽物在内,都属穆澄的职责范围。
于是几大袋的重物将穆澄挽的两条手臂拉得活像长臂猿似,陶祖荫也只会昂首阔步,走在前面,对满头大汗、急步跟着他的妻,视若无睹。
有些时,购物过多,穆澄不胜负荷,只得求救。
陶祖荫也会得分担穆澄的负担。然,他会一脸不高兴的说:
“男人挽个塑胶购物袋走在通衢大道上,简直难看兼失礼。”
穆澄想,说得也不无道理。
每念到惹了丈夫不高兴,自己心头也会觉得刺痛,也是划不来的事,于是,以后就不敢再要求对方代帮忙挽什么东西了。
其实,如果要穆澄选择,她宁可付钱,由陶祖荫负责挽购物袋。
这种感觉,随着年龄渐长而增加。
她因而得了灵感,写了个有关有钱女人养小白脸的故事,把女主角那种无奈、苍凉的心态写得细腻绝伦,引起不知多少读者的共鸣与感慨,半年内竟买过七版!
可见其道不孤。
本城怕有很冬男人像陶祖荫,又有很多女人像穆澄她自己。
回心一想,这丈夫给他的写作灵感还是不算少呢!
唉,文穷而后工。
话说回来,最实际的得益,就是练就一身蛮力,日子有功,完完全全的举重若轻。
回到家去,穆澄三爬两拨的把各式买回来的菜肉洗好切好,先放回冰箱备用。
然后赶紧换过一套较整齐鲜明的套装,到外头午膳。
约的人是她母亲。
穆太太的小名叫惠敏,娘家姓程。
嫁给穆澄的父亲穆迪时不久,就生下此女,之后不久。穆迪患癌逝世。她抚孤守节至今。
穆太太是个有能耐、坚强、不屈不挠的女性,自不待言。也为了这位母亲守寡经年,穆澄对她更添几重敬意。女人独个儿在江湖上苦撑,固然不是易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凤仪
罗致鸿
沈沛昌
翁涛
方修华
宋惜梅
郭嘉怡
连俊美
阅读指数:最新章节: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