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还依旧(3)

2025-03-04 评论

一念至此,穆澄就立刻在心中长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又岂只要胼手胝足地把一个家居洗刷干净,打理三餐温饱,还有一箩又一箩的人情世故,一堆又一堆的姨妈姑爹,需要应付。

那种苦,也不必多说了。

目睹如今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读者,感慨良多。

这一群,其实是自己的米饭班主,没有他们买自己的书,年中不知赚少多少版权费?

没有读者,就连报馆的稿费,也不能开口要价。根本上可能连专栏也不能维持。

故而,自己年中那一百万的收入,全仗读者的惠赐。

穆澄是个非常非常坚持知恩报德的人,她是个宁可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主义的虔诚奉行者。

对于读者,她不但爱护,且感激,由衷的尊重。

照说,应该由她这个受惠人致意才对。

如今呢,倒转来,以金钱支持她生活舒适的读者,还给她如许难能可贵的精神支持。屡屡以各种实际行动去证明她的备受爱护,证明她的文章有价,实实在在的使她惊喜交集,铭感心中。

穆澄坐在自己的书摊内,不停地摇动笔杆,为读者购买的新书签上自己的名字。

有两位年轻的女学生,穿着校服,背著书包,在等候着穆澄稍稍停了笔,便怯怯地拥前去,说:

“穆澄,我们可否问你一个问题?”

穆澄台起头,望住眼前两张善良年青的脸,心上没由来的惊喜。

她好像看到自己好多年前的样子。

那大概是二十年前了,其时她才十六岁,课余的各种读物之中,最爱的是爱情与武侠小说,本本畅销书都念得滚瓜烂熟。

那年头,作家尤其不在公众面前亮相。几难才见得到自己的偶像。

不像如今,时代不同了,为着生意,所有吃群众饭的人,不只限于艺员明星,就算是作家、画家、音乐家都需要有配合宣傅的计划,作某种程度的公关行动。

穆澄并非介意。她其实乐于跟捧她场的人接触,亲自说一声多谢。

她只是不太习惯。

因而,穆澄对住两位年青读者,说:

“好,你们问吧,我能答覆的话,必定尽力而为。”

“你的陶先生有来书展吗?”

“啊,没有,他没有来。”

“为什么呢?他应该陪你!”

“他比我还害羞,不晓得跟陌生人谈话。”

“我们并不陌生呀!天天看你的专栏,我们跟你好像已成好朋友,好朋友的丈夫,不一样是老友?”

这么简单的一条人际方程式,也只有少年十五二十时才想得到。同时,才会相信。

有什么关系会复杂得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

穆澄真羡慕胸无城府的人,以及未经江湖洗礼的年青朋友。

穆澄笑盈盈地答:

“多谢你们,我们真的不算陌生,但陶先生是个比较古老的人。请原谅他的保守!”

两位女学生看穆澄如此谦和有礼,于是放胆地缠着穆澄问:

“陶先生最爱你那一本作品呢?”

“啊!”穆澄听了这句问题,登时红了脸。

她不晓得作答,因为陶祖荫从来不读她写的书。在婚前如是,婚后也如是。

这样子坦白道来,是不是太失礼了?

穆澄本可以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立时间拉下脸,叫对方别再问这么私人的问题,可是,她办不到。

一则,她明白读者是关心自己,方才发问。谁在这世界上还有心思管别的事?除非事件对自己有利。又谁在这世界上还有闲情说别的人?除非那人是自己真正关心的。

二则,穆澄的性格很坦诚,除非不说话,否则说的都是真话。

三则,这还不算是什么私人问题了。除非读者的兴趣涉及到其他难于启齿的事情,否则,探讨一下作家的生活,也不能拿干扰私隐为理由,不予处理。

太多人现今犯那种矫枉过正、大惊小怪的毛病了。

穆澄不会不正己而正人。

故此,穆澄叹一日气,缓缓地答:

“陶先生并没有读我的书。”

两位女学生听罢,一个睁圆了眼睛,那乌溜溜的眼珠子凸出眼眶之外,像在下一分钟就要掉下来似的。另一个呢,慌忙用手掩着嘴,完完全全的错愕。

“怎么会?”她俩异口同声地说。

“陶先生他很忙的。”

纵使丈夫不在身边,穆澄仍替他打圆场。

这是穆澄多年来自揽上身的习惯。

积习自然难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凤仪 罗致鸿 沈沛昌 翁涛 方修华 宋惜梅 郭嘉怡 连俊美 阅读指数:最新章节: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