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还依旧(43)

2025-03-04 评论


万一检验结果,证明他们真有某种先天或后天的体能缺憾。倒是无端的惹来烦恼。

有无绕膝承欢的子女,其实到现世纪已不要紧。如令养儿防老的定义,才无非是以之作为感情寄托与生活意义。

最重要的问题是,对子女的爱锡。是所有人际关系中唯一的被当事人接受,面无损自家的感情单程路。

天下间没有人会取笑为人父母者为下一代牵肠挂肚,可以舒适的、大方的、肆无忌惮的、一厢情愿的爱念孩子,就是最彻底的精神付托。

这么多感情淡薄的夫妻,仍然撑得下去,就是有儿有女分散注意所致。

她,穆澄,只好抓紧事业,赖以激励自己天天精神奕奕地工作。

向人摊开双手,若是一无所有,那日子怎么过?

穆澄并不多为自己捏一把汗。

在摊开稿纸写作之前言。她每天必腾一小时出来,阅读几张报纸,也把自己的专栏剪存,留为纪念。

穆澄呷了一口咖啡,翻阅政经日报,那副刊的版位又改动了。这是报章的习惯,久不久就把报纸版位挪动,为求读者有新鲜感。

究竟这种做法对不对?有没有人认真地调查过?读者是否宁愿取其惯性、并不一定贪新忘旧?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有些作者顶痛恨编辑把他的专栏移位。穆澄对这种安排倒没有强烈的反应。

她觉得有麝自然香。

如果自己的专栏有读者,他们自然会把它寻出来。

穆澄于是也细心地参加这个寻宝游戏。

翻了老半天,竟没有把自己的那段连载小说找着。

她开始奇怪、狐疑、纳闷。

为什么?

小说是长篇的,不可能刊登了一阵子就中断。这是从没有在报界发生过的事!

穆澄又是把整个长达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完了,交到那甘老总的手的。更没有脱稿之虞。

突然间的心慌意乱,只好抓起电话摇到报馆去。

对方的答夜是:

“请在下年二时后摇电话来。编辑部没有人。”

穆澄急得如热窝上的蚂蚁,在小小的客厅内急急的转来转去。

忽然的冲进浴室去,往镜上一照,竟见自己一脸油光,还有从额流下来的两行冷汗。

穆澄完全知道自己像什么。

如假包换的是失了骨肉的心理。

不是吗?做为母亲的女人,无情白事发现自己的宝贝孩子不见了。怎不急出一头白发,一脸憔悴?

尤记得小时侯,总是穆澄的母亲带穆澄上学放学。一大,班上生了意外。

坐在小穆澄旁边的一位女同学宋瑞芬突然呕吐大作,于是老师一边把她带到休息室去躺一下,一边通知家长把她带回家去。

那宋瑞芬虚弱地对老师说:

“请让穆澄陪我!”

于是穆澄就课也不上了,一直留在休息室,坐在床沿。拖着宋瑞芬的手,以示支持。

她原以为下课时,母亲若找她的话,老师会得向她解释。

直候至宋瑞芬的家人来把她带走了,小穆澄才赶紧跑出校门。

一看到了神情狼狈的母亲,差点要高声叫出来。

穆太太的那个模样,像足了现今镜子里的穆澄。

眼神散涣得令人以为她在下一分钟就要灵魂出窍,太可怖了!

就为自己的亲生骨肉不知往那儿去了。

为此,穆太太当年曾在惊魂甫定之后,跑去跟穆澄的老师理论。

穆太太从来不是凶巴巴的人,她是有教养、有思想、有风度、不作兴吵架斗咀的人。

这一点性格穆澄也顶像她妈妈。

但,也忍不住咆吼道:

“你知不知道不见了自己孩子的惊惶恐惧是怎么一回事?”

“对不起,穆太太,我一时事忙走开了,忘记交常校工,要给你说一声。”

对方是诚恳而郑重地道过歉了。

穆太太仍不放过,尽情发泄地答:

“这样子吓人,是无药可救的。”

说罢,头也不回地拖着穆澄就走。

这是穆澄所见,母亲最动怒、最难看、最激动、最不礼貌、不斯文、不客气的一次。

只为不见了亲生骨肉。

这是最严重的一回事。

完全可以震伤做母亲的每一条神经。

由早上候至下午二时的那半天,穆澄完全的失落。

真的掉了孩于,犹可以上报警。

现今不见了自己的专栏,竟是投诉无门。

几次抓起电话来,希望摇到陶祖荫的办公室去,把她的忧疑与遭遇相告,好帮助自己平手惶恐的情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梁凤仪 罗致鸿 沈沛昌 翁涛 方修华 宋惜梅 郭嘉怡 连俊美 阅读指数:最新章节: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