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在两个月前才刚上演过简璎大战顾飞鸢(总共写了四次),没想到我在短短的时间内也打平这个纪录,「简小薰力敌韩凯圣」,我在里面狂卷不止,直到第四次的时候才搞定。
书中的女主角搭配过冷酷型学弟,温和派的学长,到国外游学时认识的高级知识份子,最後又掉回有点别扭的小熟识,这样转来转去,後来算算,废稿加起来居然也超过十万字,而故事内容更从姊弟恋,甜蜜恋,少女对成熟男子的小苦情,变成这样。
因为卷住太久,这一阵子,朋友对我的问候语变成[你还在卷吗?」我说对,接著就是,「喔,那等你卷完再出来玩好了。」
《青芒小夜曲(2)》,说是超级心力交瘁也不过的一本书。
虽然过程曲折离奇,但总算也写出来了,看在这点的份上,耶一下好了……
耶!
这本算是比较淡一点的故事。
因为主角是学生,所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不会有太多的爱恨情仇,能去的场所有限,表达方式也不会太成熟,为了要符合十七、八岁的感觉、无法避免的要采取薄涂的方法。
第一次把故事淡成这样,虽然还算顺,但不可否认的,真的比较难写,下次……我应该不会再拿自己开玩笑了。
其实我到现在还觉得奇怪,我干麽没事拉一个学生来写啊?
学生……真是太难懂的一个族群啦(狂吼乱叫)!
《西瓜小夜曲》一书出版後,简小薰赫然发现一件事情——我,没有把後记寄出去(非常惊讶)。
要再弄上来有点好笑,大概解释一下,小夜曲是唱给意中人听的浪漫歌谣,因为林辉煌小名西瓜妹,所以就简单的叫做《西瓜小夜曲》了。
虽然璎璎总说我这样取名字很偷懒,但是我却觉得剧情只要有带到题目就好了,并不需要一直在上面缠绕不休。
简单一点比较好写,如果一直带的话,我怕自己会卷在里面出不来。
青芒的来由,当然是因为很年轻的关系。
明明已经具形,又不算成熟,有点甜,但尝起来还是酸的,十七、八岁左右的感觉。
我在写最後一章的时候,刚好朋友传简讯给我说聊到浪漫水果屋系列的事情,我才想起来,我没在书中说过为什麽会选择水果。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觉得水果很可爱。
当时也考虑过其他的水果,例如橘子,柳橙,苹果,梨子……等等,我甚至连芭乐都想过了,但到最後,为了符合故事内容,还是决定了柠檬,西瓜,青芒,番茄,樱桃这五种。
下次要写的是《番茄小夜曲》,江日升的故事。
为什麽叫番茄,《青芒小夜曲(2)》中已经出现线索了,如果没看出来,也不要紧,等书出来就知道啦。感激科技进步,让人在台北市区的八月还能享有二十三度的舒服温度。
阿格丽希的琴声透过音响缓缓的流过室内,替阳光满溢的盛夏的空间添加了些许悠闲。
孔郡书端凝在画架前,仔细勾勒画布上的色彩,已打好基底的亚麻布上,隐约可看出一个少女的轮廓。
鹅蛋睑,及肩的中长发,白色上衣,少女的唇畔有抹还未完全勾勒出来的浅浅微笑。
这是他第四次画同一个少女了。
并不是画得不好,而是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用过厚涂,也尝试野兽派的鲜明风格,这次,他试图用晕涂来表现少女的柔美。
跟画室中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的画架上并没有照片。
孔郡书与少女同是圣玛莉私立中学的学生,从国中部毕业後直接进入高中部,四年的时间,她长高了,原本带著些微婴儿肥的脸孔已然变得修长,但逐渐变化的只有外表,她的个性还是有点害羞,有点怕生。
孔郡书调了些焦褐的油彩,预备为画中少女添上阳光下的发色。
夏天过後,他们就要升上高二,虽然十七岁离成年还有一段路,但是,不会再有人用隐讳的方法微笑说他们虽然都漂亮,可是终究太青涩了,只能悬挂枝头,摘下来也没有多大用处。
少女的发在画布上飞扬。
画室中,除了阿格丽希的钢琴,只有画笔的声音。
雪白墙上的日历日期离开学还有一周。
唰的一声,画室的门开了。
孔郡书抬起头,进来的是这两年跟他在同一间画室习画的女生吴沁琪。
吴沁琪原本是圣玛莉国中部的学生,夏天过後,也会跟著进入高中部,换上高中部才有的绿色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