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风波录_作者:轻微崽子(658)

  秦禹宁听得胆战心惊,几次想出声打断陆观。

  这话私下说也便罢了,陆观竟然当着皇帝的面说这些个要脑袋的话,一时间秦禹宁满脸涨得通红。

  李宣认真听着,想了想,开口道:“你有把握能退敌?”

  “有。”

  陆观话一出口,就听见秦禹宁口吻严肃地说:“陆大人刚回来,还不清楚北方军情,皇上……”

  “这片土地上有千万余人,就算阿莫丹绒人人都上马能战,我也有把握退敌。”陆观短暂停顿后,道,“有把握收回京州,但京州以北,尤其是夯州以北几个镇子都被屠尽,无法采用联合平民的战术,等探明阿莫丹绒是否往溪花谷地迁入牧民,就能推知夯州是不是坎达英的底线,臣的判断,坎达英不会让出夯州。但要把他赶出京州,臣能做到。”

  李宣换了个姿势,斜倚在椅中,拇指与食中二指不住搓动。

  陆观知道这意味着李宣在思考他说的话有几分可行。

  经过循州一战,陆观切实体会到“民”在一场战争中能起的作用,固然不能让他们去冲锋陷阵,一是没有训练过,对阵法一无所知,二是就算有力气的普通人,没有受过“杀人”的训练,单兵对阵时也会不知所措,不仅无法杀敌,甚至还无法自保。但譬如说带路、帮助隐蔽、传递消息,散布各方的平民就是一张连绵不断的天罗地网。

  “衢州恐怕等不及你派出的探子回报。”良久,李宣终于开口。

  “龙金山已带着主力军赶往衢州,很快就能扭转战局。臣还想跟陛下讨个人情。”

  “你说。”

  “刘雪松立下军令状,如今宴河已失,臣想请陛下暂缓追责。抗击黑狄时,刘雪松也在臣麾下效力过,是个可用之人。若他能够立功,请陛下准许他功过相抵。”原本宋虔之叫他让秦禹宁去说,现在看来,李宣心情不错,索性陆观就不多绕这一圈了。

  李宣当即同意,实际上他正有此意。宴河一战,本就无人可用,刘雪松是自告奋勇,真要是这时派人去砍他的头,谁还愿意为朝廷守土?

  “今日朝堂上,有人提议让朕选任新的太傅。”李宣看了一眼秦禹宁。

  秦禹宁连忙推辞。

  李宣却问陆观怎么看。

  “秦大人是最好的人选,朝中无人比秦大人更有资格。臣在南边就听说,南州几家大族并不安分,秦大人升任太傅后,要迅速着手选任信得过的官员,开春之后,立刻加开恩科。”

  李宣笑了起来:“你与左太傅倒是不谋而合,太傅过世前也是如此说。”

  “如今六部或是效忠于苻明韶,或是荣宗皇帝留下的老臣,老臣不多,且都年事已高,朝廷需要灌注新血。既然新帝临朝,选任忠心于陛下的班子,也是理所应当。朝廷从京州搬到南州,损失的人才、钱帛、土地,都需要时间恢复。休养生息交给秦大人和杨尚书,北面战线,臣愿效犬马之力。”陆观走下座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沉缓地抬头注视着李宣,“但臣想请陛下一道恩旨。”

  李宣沉默不言地看了会陆观。

  显然,他在想陆观会问他要什么。

  半晌,李宣眉一扬,露出了笑容:“你讲。”

  “请陛下让安定侯主持这次恩科。”

  李宣一愣。

  如果明年春季就要加开恩科,要布告各州县,编纂题目,任命学官。匆匆数月之间,宋虔之会忙得脚不沾地。

  自然,也不可能再去打仗了。

  “请陛下恩准。”陆观磕了个头。

  “朕可以准,就不知道安定侯准不准。”李宣话里带着戏谑。

  秦禹宁听得老脸一红,当即就想告辞。心中暗骂,这个陆观,这种事情也要闹到皇帝跟前来,私下悄悄跟自己商量想个办法不让宋虔之上战场不行吗?

  “如果陛下准了,就写一道圣旨给臣,臣带给安定侯。”

  李宣一阵大笑,咳嗽两声:“好,马上给你写。不过朕听说安定侯腿受了伤?”

  “谢陛下关心,只要有陛下这道圣旨,想必能养好。”

  “嗯,奉旨养伤。”李宣沉吟片刻,这就写下一道圣旨。

  陆观心满意足地收了,李宣便让秦禹宁先去兵部忙活,跟陆观两个人关上殿门不知道在里面说什么。

  临出宫,陆观在走廊上停下来,皱着眉头,欲言又止,还是跟吕临说:“我觉得没变。”

  吕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