枎栘将军_作者:边书(52)

  立于宫墙之上,眼见宫人无一不是身着丧服、满面凄楚,唐景虚顿知是应皇驾崩了,如此想来,应烜不日便要登基,为何匆匆将他唤来?

  心下困惑,唐景虚跃入太子殿,意外发现殿外竟有重兵把守,他不由猜测:莫不是有人逆谋叛乱?

  见到应烜,他背对着门,一副失魂落魄的狼狈样,唐景虚疑虑加深,走近后,才惊觉他怀中抱着一人,看清那人的样貌,唐景虚忙蹲下身,伸手探去,尚有余温,却已没了气息。

  看唐景虚怔怔地收回手,应烜终于克制不住地剧烈喘息着哽咽起来,他抱紧了怀中的人,眼泪汹涌而出,嘴里不住喃喃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啊,如风……”

  唐景虚沉默着站在一旁,应烜哭了许久。

  当夜,月光透过窗纱照到如风惨白的脸上,一道黑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如风的尸身上幻化而出,只见他抬起手,轻轻覆上应烜震惊的脸,淡笑道:“殿下何故如此感伤?”

  “如风,你……”

  “是啊,我死了,殿下看到的是鬼,你怕吗?殿下。”如风眼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似自嘲,似哀伤,似希冀。

  应烜猛地收紧了手,身体不住颤抖,开口声音干涩不已:“不,怎么会,如风,如风,你会永远在我身边的,对吗?”

  “是,殿下。”如风回抱住应烜,轻声应道。

  待两人调整好情绪,应烜把如风的尸身安置在榻上,这才看向唐景虚,道:“将军,我需要你的帮助。”

  唐景虚从如风耳后看到了堕鬼令,想来是鬼王未下令,他尚有自由,便松了口气,转而看向应烜,问:“发生什么事了?宫里怎么这么大动静?先皇刚驾崩,就有起兵谋反的?”

  谁知,应烜摇摇头,沉声道:“不是谋反,是祭海神。”

  “海神?”想起这段时日常听到欲海海水泛滥,淹没了不少皇城周遭的村落,沉吟片刻,唐景虚皱眉,“欲海哪儿来的海神,怎会有如此肆意妄为的神,顶多是海妖作祟。即便是祭神,你为何被软禁此处,如风又为何身死?”

  “灾祸起于父皇驾崩,当夜陆公公宣读完圣旨,我被立为新皇,立时狂风大作,接连几日传来水患消息,一时之间流言四起,说是……”

  应烜话说到一半噤了声,唐景虚已经猜了个大概,便接着说:“他们认为‘天煞孤星’的同胞兄长得不到海神的认可?为了平息海神之怒,稳定民心,故要祭海神,那么,宣贵妃是要活祭十三皇子?”

  应烜缓缓点头:“我派如风救阿离,可母妃心狠,她没有放过如风,今夜子时,她更不会放过阿离,将军,我就只有这个乞求,救他。”

  看着应烜悲恸的眼,唐景虚沉默了许久,答应了。

  当夜他从欲海里捞回了应离,同时因插手人间事而背负了一道天罚。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看到欲海里的始作俑者,他禀告天界,让神官下界诛妖,但应离被带回后不过两日,欲海却渐渐平息了,神官也无功而返,应国臣民皆道是“天煞孤星”的死换来了安宁,却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应离根本就没死,所谓“天煞孤星祭海神”,就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思绪回归,唐景虚看着已到而立之年的人,不由心生感慨。

  见应离没有应声,那人似是习以为常,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转向唐景虚,笑道:“唐将军,好久不见。”言语之间,是故友间常有的随性与亲昵。

  那人与应离七分相似的脸上带着沉沉的倦意,额角不知何时竟被岁月的风霜刻下了如此明显的痕迹,言行中全然没了初见时少年郎的意气风发,一身帝王之气早已经深入骨髓,即便是他含笑且又随意的一句话,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上位者的不怒自威。

  唐景虚跟着勾起唇角,向后退了一步,背靠在红漆的柱子上,双手环臂,道:“久吗?我倒是觉得不过一晃眼而已。”

  那人放下手中的镇纸,垂眸望着脚边地板上留下的一滴未干的墨汁,沉默着抬脚将其踩住,轻声道:“久,很久了,真的很久了,如风都过世十年了。”

  说着,他看了眼简兮,望向如风消失的角落,喃喃道:“并非朕胆大不怕厉鬼索命,若是换了其它鬼,朕怕是站都站不起来了,但他是如风,是朕最忠心的影卫,又何惧之?”

  “对不住啊,如风,我只是有点惊讶,说那样的话是无心的,你可不要在意哈。”简兮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不好意思地为方才的不当言语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