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敏锐,所以觉轻,闻寂雪的一点小动作瞒不过他。
“不睡么?”穆清彦眼神惺忪,只看他一眼,又闭上了。
闻寂雪笑笑,没回答,对方本也不要他的回答。
夜色寂静。
将近子时,有下人来敲门:“几位客人,衙门的捕快到了。”
高天开了门,下人送来洗脸水。
捕快们来了十几个人,两三人一组,分别询问宾客。捕头儿领着人重点盘查杨家人,尤其是新房值守的下人、杨家父子等。
“你们跟杨家是什么关系?”捕快开始询问。
“我们是杨如柏的朋友。”答询交给了陈十六。
“哪里人?”捕快又问。
陈十六取出几人的身份文牒和路引。
捕快一一验查:“你们是晋河府人?走得够远啊。”
凤临县便是晋河府治下。
“凤临县……你们是凤临县人,我听说凤临县有个什么‘神断局’,还出了个断案的神人,能沟通阴阳,审鬼神。啧,要我说,真那么神,早进神捕司了。”捕快们属于公门中人,到底消息灵通些,但因为那位传闻中的神人早先籍籍无名,一传十、十传百的故事又过于夸大失真,相信的人并不多。
陈十六定定看着他,呵呵一笑:“神断局就是我开的。”
捕快一愣,颇为新奇的打量陈十六,最终并没说什么。接下来又问了他们席间可有什么听闻,去过什么地方,然后就走了。
“穆兄,你觉得他那是什么眼神?难道我会说谎?”陈十六很不高兴,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竟不相信穆清彦的实力。
穆清彦并不意外。
古时交通不便,消息传递很慢,从晋河府到弋阳府距离可不近,凤临县发生了案子,能在短短一两月传过来,估计还因着李良吉案是帮着衙门办的。两地之间有商旅往来,公门消息更受关注,提及此,另一地的捕快们也会相应关注。但总的来说,知晓神断局,知晓穆清彦的人,基本还只在凤临县周边。
捕快们查问完,交代宾客们不能离开屋子四处走动,然后就去跟捕头儿汇报。
东院灯火通明。
屋檐下张挂着红绿彩绸,精致漂亮的喜灯,作为新房,门窗上新刷了清漆,张贴大红喜字。在此当值的丫鬟们也是统一粉色衣裙,全新梳妆,眉目清秀,让人一见便觉喜气。
此刻,杨家父子、管家都在院中。
衙门的捕头儿姓姜,微胖,体格高大,一脸正色询问杨家父子:“谁最先发现新娘尸体的?在新娘入了新房后,直到发现出事,都有哪些人进去过?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异常?你们按着顺利来说。”
姜捕头儿没问新娘姓名出身,因为他早就知道。
杨家长子娶了石竹镇上刘屠户的女儿,早就传遍了。
姜捕头儿之所以知道,倒不是因为杨家,而是因为刘家女儿。
刘屠户只有一个独女,名叫刘云芝,镇上的好事者给她起了个诨号,“猪肉西施”。从来只听说“豆腐西施”,猪肉西施听上去感觉并不好,但这绝不是故意诋毁,这么称呼刘云芝,一是刘兰芝身姿窈窕、容貌秀丽,一是刘兰芝不惧女儿身,常在肉摊子上拎着砍刀卖猪肉。
礼教规矩惯来束缚女子,哪怕农家女儿不讲那些,但也没有未嫁女儿当家卖猪肉的。况且因着她貌美,总有男人在肉摊子前转悠,哪怕她手里有砍骨刀,也阻挡不了一些言语调戏、猥琐目光。
正因此,刘云芝在镇上名声毁誉参半。
外人便想不明白,杨家怎么会娶这样女子为妻?
在姜捕头儿的问询下,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丫鬟彩菊。
东院院门处安排了两个丫鬟,新房房门外有又有两个丫鬟,这都是往后就留在东院当差的,彩菊是专门配给新娘的丫鬟,前些时候就送去了刘家。毕竟刘家只是小门户,家中只父女两个,根本养不起下人。
彩菊哭过,眼睛还略微红肿:“我、我本来是在新房里服侍的,只是那会儿大少奶奶想吃些东西……”
“从头讲。”姜捕头儿截断彩菊的话。
彩菊反应过来,忙停下话音,乱糟糟的脑子清醒一些,说道:“拜堂后,我扶着大少奶奶回到新房,喜娘又主持撒帐,还有一些闹房的人,前后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所有人都去入席了,我陪着大少奶奶。大少爷怕大少奶奶肚子饿,让人送了一碗红糖花生馅儿的汤圆,大少奶奶觉得太甜,腻的慌,只吃了两个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