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添了三回,将近午饭,一路见闻经历才讲完。
且不提穆家几个,便是李青娥这样有点见识的丫鬟,也是一样的意犹未尽。穆婉几个长这么大,绝大多数时间困在青山村,李青娥的见识也多是在内宅听闻,以及懂得一些大户人家应酬往来等事,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是陌生而好奇的。
穆清彦回村就是报个平安,吃了午饭,下午便带着穆文穆武回了渡口。
穆文突然问:“二哥,你还住在客栈那边?”
穆清彦看他一眼:“昨天刚到,暂时在客栈住一晚。素娘他们应该收拾好了屋子被褥,一会儿把琐碎东西搬过去就行了。最近铺子里如何?”
穆武接话道:“铺子没什么事,倒是之前二哥做的汤底,烫煮的鱼丸、青菜、豆皮儿等很受欢迎。如今天冷,热辣辣的吃一碗烫煮,全身都暖和了。陈少爷隔三差五就要来吃一回,还念叨着你总不回来。葛老爷也来过两三回,还有茶楼的老板,他们都是坐着车来,一来好几个人,带着酒,拿烫煮当下酒菜,还坐在咱们铺子赏雪呢。”
听穆武这话便知道,这段日子铺子里的生意很好。
烫煮的菜都寻常,最关键是熬煮的汤底,那也是一绝。穆清彦前世爱吃烫锅,简单方便,食材随喜好。一开始是买汤料,后来自己没事儿也琢磨,又在网上跟同好交流交流,就有了自己独家的一套配料汤底。
要搬回去住,自然要跟闻寂雪打招呼。
哪怕之前两人没提,这也是心知肚明的事儿。
闻寂雪盯着两家相邻的院墙,低声道:“要不,从这儿开道门?”
对于这等幼稚的提议,穆清彦没理他。
搬东西都是高春高冬在做,不过是些衣服和日常用具。
闻寂雪见人都走了,把他抱住厮磨。
“你要白日宣淫么?”穆清彦按住他作乱的手。
“难不成要我夜里潜去找你?”闻寂雪贴着他耳边暧昧的笑。
穆清彦一时无言以对。
*
又是一天早晨,穆清彦刚吃了早饭,何顺进来说有人来送年礼。
穆清彦愣了一下,片刻后恍然。
前世时年节走动也送礼,但那时都是亲戚朋友相互登门的时候携礼而往,但在古时,尤其是大户人家,年节送礼都是派下人拿名帖去送,年礼包含极多,甚至是用车拉。又因着古时交通不便,若是彼此离得远,早早儿的就要安排年礼,好在年节前送到。
“谁家?”
穆家没亲戚,亲近者都在村里,便是送礼也是送到穆家。能给他送年礼,他头一个想到的是陈十六。只不过陈十六往年在家是个富贵闲人,这等庶务向来不管,恐怕也想不到要送年礼。
那么,葛家?
果然,何顺说道:“是葛老爷派管家送来的年礼,后头还跟着聚茗茶楼郑老板家。”
“把人请进来。”
稍时便有两人进来,一个是葛家的管家,一个是郑家的管家,两人递上礼单。
穆清彦招呼了二人,二人没多留。
何顺将二人送出门,送上大红封。这是赏钱,专用来赏各家来人,根据来人身份不同,赏钱也有差别。何家几个是盐商家出来的,见惯了盐商们的大手笔,但也清楚如今主家不同,先前跟穆清彦请示过。穆清彦考虑到这回是葛家郑家头一年送年礼,还是主动先送来,来的又是管家,便让封二两银子。
既然别家送了年纪,自家也得回礼。
年礼上的规矩他不大懂,吩咐参照着各家送来的东西回一份儿,需要什么支银子去办。何顺相当于管家,这事儿都是他操办。
又想到陈十六,干脆也给送一份儿。
十三日,收到严朗来信,以及一份年礼。严朗的年礼简单得多,两坛子酒、两盒糕、两盒芝麻糖、一篓子红枣、一篓子腌肉。
严朗在信中说了两件事,一是蓝裙娟女的后续,万鹏被罢了官,其一双儿女病好了,但落了病根儿,身子底坏了。
另一件,严朗提及一桩案子。广林县有个群芳楼,里头的女子各具特色,是男人们的温柔乡。男人在外寻欢,家中便有妻子,也唯有黯然垂泪或咬牙切齿,偏有个小妇人性烈,清早天未亮,竟那根绳子在楼门口吊死了。那妇人丈夫当晚就宿在楼里,听见动静还探出头来看热闹,结果看见自家妻子浑身冷硬被人从绳子上放下来,人也吓懵了。
穆清彦只当故事看看,随手把信给了旁边的闻寂雪,又准备回信,命何顺备一份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