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
“我们家左边那户姓冯,他家虽不如以往,但家底依旧厚实,家里开茶行的。”邱海说着,又补充道:“我们两家祖上有些龌龊,是生意上起的纷争,说穿了事儿不大,但当年闹得僵,彼此就不来往。多年下来,两家就没交情。再者说,他们冯家做生意太精了,不是一路人。”
根据邱海的说法,邱家财物没有损失,但曾疑似目睹“侠盗”。
仅仅是路过?不可能。
邱家不是小门小户,侠盗即使想偷隔壁冯家,也不该从邱家路过。那么,是否说明在那时对方来邱家另有目的,比如,跟邱宝珠见面?
暂且将“侠盗”的事放在一边,又看起邱家下人花名册。
大户人家的下人多是世代家仆,要么就是死契买进来的,所以三年时间只有差事变动,人员进出有限。倒是邱宝珠出事后没多久,邱家放了一批老仆荣养,有两个过世的,其他都还在邱家后街上住着。
邱夫人去世,家中内宅都是长女邱宝珍掌管,连同邱家生意都在慢慢朝她手中过渡,杨贺也管着一些事,只占小头。邱宝珍曾整饬内宅,尤其是家中略显繁冗的仆从差事等,放老仆荣养就是她的提议,与此同时,还杀鸡儆猴,革了两人差事,理由是夜里聚赌饮酒。
乍一看,这没半点问题,掌家人整饬内务,总要有点凌厉手段震慑下人。
不过,为谨慎起见,穆清彦还是让陈十六去打听打听。
这两个革除的人,一个叫郑东明,一个叫孙进财。
这两人虽是一起被革除,差事却不同。孙进财负责照管家里马车轿子,郑东明则是负责厨房采买,是个肥差。这俩人夜里不睡觉,撺掇着门上上夜的人聚赌饮酒,被暗中巡夜的邱宝珍抓个正着!
这事儿就发生在邱宝珠出事后的那年初冬。
陈十六带着何川,打听起来并不费事。
孙进财家里是邱家世仆,他爹娘都在邱家当差,如今得个清闲差事,也是仰仗着爹娘的脸面。郑东明负责厨房采买的肥差,自然也有些背景。郑东明是邱夫人娘家的表侄,细究起来,是邱夫人姨家表姐的儿子。虽说关系隔的有些远,但邱夫人娘家没什么人,这个表侄求助上门,邱海看在邱夫人面上,就给了这么个差事。
这俩人都颇有背景,偏被抓了典型。
不少人求情,邱宝珍一概不理会,坚决革除。好在没说彻底不录用,底下人也看出她有心整饬,便打算等事情淡了再求一求。
陈十六道:“那个孙进财后来去了茶园看茶,这个郑东明没留下,被革除之后,没多久就回乡去了。”
“二人平素为人如何?”
“这俩人倒是臭味相投,喜欢喝酒赌钱,孙进财倒还算好,毕竟他那个差事清闲,郑东明管着厨房采买,又跟邱夫人沾亲,没少捞好处,家里这些人也都给他几分颜面。不过,这个郑东明是个眼光高的,都二十了,一直没娶亲。一开始是穷,到了邱家,倒是有人牵线,他却瞧不上。他这个人有点讨人嫌,但凡有几分容貌的丫鬟他都嘴里油花花,有人说他瞧中了邱夫人身边的大丫鬟,也有人说他在外面有相好,甚至还有说家里已有丫鬟被他哄骗了的。”
邱宝珠出事在初夏四月,随后邱夫人受刺激,一月不到就过世了。
郑东明离开邱家,是在年前。
“他此后再没回过邱家?”穆清彦问。
“没有。”
“他当初为什么走?”本来是投奔邱家,加上邱夫人已经身故,若离开,下回再想来寻不到好机会。都说人都茶凉,唯一有亲戚关系的邱夫人都没了,邱家未必肯顾念那点情意再度照管一个有劣迹的穷亲戚。
“他一开始被革除的时候,还跟孙进财喝酒,嘴里很是埋怨邱家,尤其是邱宝珍。可没几天,他就突然说要回乡。有人还问他呢,他说回乡娶媳妇,言语间很是高兴。”
穆清彦当即吩咐了高春高冬,让他们跑一趟,去郑东明家乡看看情况。
又跟陈十六说:“孙进财跟郑东明关系最好,又常一起喝酒,彼此嘴里藏不住话。去找找孙进财,看是否能问点别的消息出来。”
陈十六疑惑道:“难不成还跟他有关?”
“先去查了再说。”嘴里这么说,却觉得郑东明很大可能已经死了。
陈十六把这事儿交给何川,邱家管家派个人领着何川去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