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神断_作者:桃之夭夭夭夭(673)

  以往皇后便喜欢花草,入宫久了,侍弄花草兴趣越浓。

  在皇后宫中养了不少花草盆栽,有专门的宫女花匠打理,但皇后本身也喜欢亲自动手,接触花草的时间并不短。那毒物是细致的粉末,遇水便化作透明,有人将毒投入花蕊,且在每日浇水之后,毒因此透明隐藏,又附着了花香,使得花香带毒。

  一日、两日闻着没什么,但日积月累,带毒的香气通过呼吸进入体内,一点点沉淀积累,终有一日身体撑不住而爆发。

  要做成这件事,照料花草的宫女是个越不过去的关卡。

  且除了皇后,宫女是接触花草最多的人,按理也该中毒。再者,皇后宫中其他人,避无可避,也该或多或少受到毒害。

  实际上正是如此,当确定毒源,宫中人都被细致的查了,有十几个呈现出中毒迹象,但尚未有皇后那么严重。这十几人,都是近身服侍皇后的,平时皇后若侍弄花草,她们也在身旁。

  至于专管花草的两名宫女,乃是轮换过。

  一个宫女是病了,差事被人顶替,另一个是犯了小错,被打发到别处去了。若这两人没有半途离开,定然会比皇后更早毒发。如此一来,两名宫女的“离去”,也在幕后者算计之下。

  除此外,皇后身边有个乳娘,半月前便死了。

  乳娘是为皇后张罗吃食时一头栽倒,脑袋磕了地上的石头死的。都以为她是年岁大了,脚下打滑,意外死亡。也是后来皇后事发,才有个小宫女说乳娘曾喊脑子疼、不舒服,可当时宫中纷乱,乳娘怕皇后担心,就没说,她也只当自己年纪大身体不济的缘故。

  所以说,乳娘才是第一个被毒死的人。

  再者,照料花草的是两批宫女,一共四人,审查后,她们对毒一无所知。

  既然侍弄花草的宫女不知情,那只能是浇花的水有问题。

  皇宫里井很多,但宫中贵人们并不吃这些井水,嫌水质不好,她们吃的水都是城外山中运来的泉水,每日里水车来往不息。宫中的水用来防火、清扫、浇灌、浆洗等。

  自然而然,皇后养花,每日用的水就是井中的水。

  贵人们宫中用水,也有专人管,每日规定时间内,会有太监们推着水车挨宫送水,宫女们只需提着捅去接水。同一辆水车的水,不止送坤宁宫,因此毒药不可能直接放入水车,况且那样一来水量太大,耗费的毒太多。

  于是便盯住了坤宁宫中负责取水之人。

  取水的是两个小太监,皇后一出事,其中一人便告假,只说自己病了。但凡宫人生病,是不能伺候主子的,这人故意把自己弄病,又拿银子打点,自然很容易获准。再者说,便是告假,实则依旧是在宫中,皇宫内有太监房,得了小病的,通常在这儿小住,毕竟当差的宫人无法擅自离宫。

  怎知当皇后乃是中毒,全宫清查,寻到这小太监时,人已经死了。

  同屋的人说小太监出去了,最后从一口废弃的井里被发现,人自然没了气。且小太监被塞入井中乃是弃尸,其脖子处有勒痕,有挣扎的抓伤,被勒死后才被投入井中。

  杀人者,自然是宫中之人,且是收买小太监的人。

  小太监是个工具,目的达成,自然不必再活着。

  封停才刚接手此案,才查了一天,正好把明面儿上能查到的一切都理顺了。接下来,就是查那个杀人者,查到杀人者,自然就揪得出幕后指使者。所以才说宫中用毒、杀人都是下等手段,皇宫是个封闭的场所,一旦留有的痕迹越多,查到的就越快,跑也跑不掉。

  若是惠妃做的……

  这么自信么?

  雁过留声,小太监是白天被杀的,难不成就没留下蛛丝马迹?

  更细致的情况,还得亲自去一趟看看。

  第327章 外膳房

  依旧是从宫门步行,一路前往坤宁宫。

  封停问道:“穆公子想从哪里开始?”

  穆清彦将案件记录在脑中过了一遍,反问道:“杀害小太监的人,没有线索吗?”

  “暂时没有。”

  想来也是,时间太短了,区区一天而已。

  不过,考虑到毕竟是在宫中,杀人者转移尸体很危险,那么,杀人地点应该就在藏尸地点,起码离的不会远。以此为原点,结合死亡时间,筛查出现在这个范围的人,费点时间就能查出来。

  穆清彦想的是,这是常见的查案方法,正常人都会想到。作为幕后策划者,肯定懂得这点反侦查意识,那么,对方会如何隐藏杀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