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玉成书_作者:枕花眠(115)

  “璟儿,”明德帝的眼中满是警告之意:“好酒当饮,切莫贪杯。”

  意思是让他适可而止,别借着醉酒当着众人的面胡说八道。

  “她当年是为了天下众生,是为了邛菀百姓,是为了替您分忧才千里迢迢的去晋邯和亲的。”但宣璟却直接无视了他的警告,嗤笑了一声,脸上尽是嘲讽之色:“可您呢,邛菀最尊贵的皇帝陛下,这么多年来,你可曾记起她半分?还记得她当年是如何替你分忧,如何含泪离京,还记得她长什么样子吗?”

  不等明德帝接话,又问道:“您还有这么一个心怀天下,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您还记得吗?”

  他每说一句,明德帝捏着酒杯的手就收紧一分,直至他说完,那只白玉酒杯的边缘处都已经出现了几丝裂缝,似乎只要他轻轻一松或是再用一分力,就会立刻变成碎片。

  “你究竟想说什么?”明德帝的语气里带着明显被极力压抑着的怒气,沉声问道。

  “不是儿臣想说什么,是有人想说点什么,”宣璟道:“就看父皇想不想听了。”

  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这般质问自己,摆明了就是“你不想听也得听”的意思,明德帝被他气得不行,但碍于有赤明使者在场,还是极力压抑着心里的怒气保持着帝王风范尽量平静的道:“带上来。”

  宣璟不动声色的看了安珏一眼,转头看向身后那两个一直低垂着头的小厮,声音少见的温和:“去吧。”

  那两个小厮缓缓抬起了头,神色在明亮的火光映照下显得十分的不安。

  看清他们的容貌之后,安珏的脸色彻底变了,一直搭在剑柄上的也手骤然收紧,指骨间尽是青白之色。

  “别怕,”宣璟转身走到他们身边,抬手摸了摸稍微大一些的那个少年的头:“把你们的身份和知道的东西如实说出来就行,他会替你们主持公道的。”

  两人不约而同的朝着明德帝的方向看过去,目光却是落在的安珏身上。

  宣璟状似无意的往旁边移了一步,看起来像是在给他们让路。

  却刚好恰到好处的隔开了他们与明德帝和安珏相交的视线,不着痕迹的摇了摇头,仍旧语气温和的道:“去吧。”

  两个少年果然便上前对着明德帝拜了拜一拜。

  “草民,尉迟岚。”

  “尉迟风。”

  “见过陛下。”

  明德帝手中的白玉杯终于再也支持不住,碎掉了。

  “你们方才说,”明德帝挥退了想要上前察看自己手上的伤势的太医,目光死死的盯着下面的那两位少年:“你们……姓什么?”

  “回陛下,”安迟岚不卑不亢的答道:“草民姓尉迟。”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尉迟,是晋邯的国姓。

  非王室成员不得以此为姓。

  明德帝怔愣了片刻,才又沉声问道:“既是晋邯的王室子弟,又为何无故来我邛菀?”

  “因为……因为,”安迟风,不,尉迟风抬头看了看明德帝,又转头看了看宣璟,忽然站起身来直直的看向明德帝:“因为我的母后在晋邯含冤而死,需要陛下替其主持公道。”

  “你说什么?!”明德帝也控制不住的站了起来,脸上闪过短暂的不敢置信之后瞬间堆上了掩饰不住的滔天怒意。

  只听他又明知故问的确认道:“你的母后是谁?说清楚!”

  “不敢欺瞒陛下,”尉迟风道:“草民的母后,正是晋邯国的明华皇后,也是邛菀国当年以一人之身换得两国数十年安定和平的大公主,和稷公主。”

  “胡说八道!”回过神来的宣琅厉声道:“本王的皇姐月初才派人送了礼单过来恭贺父皇万寿安康,福寿无疆,怎地到了你嘴里就变成了含冤而死?”

  “我没有胡说!”尉迟风一瞬间红了眼眶,眼中泛出晶莹之色:“我母后她去岁就溘然长逝了,是死在了我父皇的一个宠妃手里,你说的礼单,一定不是她送的!”

  “你说你是璇儿的儿子,”明德帝冷静了下来,站在高处审视着他:“可有凭证?”

  “当然有,”尉迟风自颈项间扯出一个木坠子,取下交给了一旁的侍从:“母后说这是您当年亲手给她雕的,世无其二,让我若是真的有幸得见就将此物呈给您看,您自然就明白了。”

  明德帝的脸色在看到那枚木坠时瞬间就变得极其难看,从侍从手里接过木坠的手都有些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