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夫夫种田记_作者:蔻红(223)

  这边话音刚落,只听外头的沈老汉和沈老娘正从怀里掏出文书,展示给围观群众看:“大家伙儿瞧瞧啊,可不是俺们老两口厚颜无耻抓着出嫁了的哥儿要钱,实在是当年签下了文书的……他允诺每年给我们养老银子……”

  “我们老两口一辈子就只有两个儿子,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个儿子都没了啊……就剩这孙子能指望了。可这孩子攀上了高枝儿就走了,抛下我们两个老东西……他那夫君宋柏也从来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说话一点儿都不客气,就没把我们当过亲家人啊……”

  这文书一出来,加上二老的眼泪攻势,少数内心同情宋家的人也动摇了。

  这么有理有据,看来这宋家的大少夫郎是真的不孝啊,宋家肯娶这样的哥儿,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都是一丘之貉!

  梅家派来的家丁混在围观人群中,心满意足的瞧着宋家名声口碑迅速败落。甚至当场就有些要应聘伙计的人愤而离队。

  剩下的人也犹豫不决彷徨了起来。古代讲究个连坐,这宋家口碑不好,不孝顺,自己在这样的店铺做工,也会被人非议的。况且是眼下如此风口浪尖的局面。

  梅家的家丁正暗自得意,认为宋家布庄经此一事肯定开不下去了,却忽然见布庄的大门打开,从里面旋风般跑出来一个年轻小哥儿,扑到沈家二老身上就是一通暴风哭泣:“爷爷奶奶,你们居然还活着,真是太好了!村子被山洪淹了一多半儿,我还以为……呜呜呜呜……”

  后头跟出来一个年轻汉子,也上前一把搀扶住沈老汉:“爷爷快起来,地上凉不能久坐,有什么话咱们进屋说吧。”

  第92章 戏精的博弈

  这就是宋樰的主意。

  你不是会演吗?颠倒是非,影响舆论……难道我们就不会吗?

  虽然沈慕确实非常的不情愿。在沈慕心里, 对付这种人就不该有一丝好脸色, 否则他们就会顺杆爬。

  不过眼下这局面, 没人会有耐心, 听他们从沈老汉如何不待见刘氏、扔掉儿时的沈慕讲起。年迈、贫穷、可怜,总是人可以一眼看到,最直观的感受。

  况且即便讲了,不免还有些“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愚孝党继续认为宋家德行有愧。更可怕的是, 在古代, 这种愚孝党并不是少数。

  权宜之计, 干脆见招拆招, 陪他们演上这一出戏。

  反正……三天后他们就要回兴安县了。

  背后之人所图什么宋柏不知道,但沈老汉夫妇还是很好看透的:无非就是要钱, 再多, 也顶多是像薛老汉那样, 想要抖一抖做大家长的威风。

  更多的, 不是他们没坏心,而是他们根本想不到更多。

  只要给出足够的筹码,不愁二人不倒戈。

  宋柏他爹和他说过,一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宋柏深以为然。这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喜欢赚钱的一大原因。有钱了,做什么都自由许多——虽然他并不舍得花。

  沈慕这一哭,都把沈老汉给哭愣了。在他心里, 对沈慕的印象还停留在他们宁可重新盖个祠堂, 也不给银子的那天。

  强硬, 执拗,没规矩,不把长辈放眼里。

  简直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跟眼前这个抱着自己哭的真真是判若两人。

  “我后来回村里找了,还给了村长五十两银子安置乡亲们,可是没见着你们人。我还以为——”宋柏提高了一点儿声音,对沈老汉道。

  这其实是句实话。当时他回沈家屯,确实没见到沈老汉夫妇。不过也没把这号人挂在心上,想过他们的生死。

  沈老汉愣愣道:“我们,我们躲到隔壁村去了。”村子被山洪掩埋了一半,沈老汉总觉得危险,怀疑山体会再次倒塌。于是老两口躲到了完全没受灾的邻村去了。

  宋柏声音更大了些:“哦,原来是和小慕走散了。”

  这是一句假话,但沈老汉并没有反驳。

  因为他自己说的,也不是真话。假话对上假话,谁也没有拆穿谁的必要。沈老汉主意的是宋柏的态度:他来之前就打算着,最好是让沈慕能接受自己夫妻二人。至于沈慕是真心接受自己这个爷爷,还是迫于形势接受,都无所谓。只要他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原以为会费些工夫,却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顺利。

  所以说,果然是生意人最注重名声了吗?

  沈老汉一时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宋家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