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逍遥_作者:穆衍(98)

2019-04-12 穆衍

  救俗剑倒还精神,横在他膝盖上警惕地望着四周。

  半个时辰后方笠走完了最后一处灵脉藏身的地方,在地上种了一棵青柏固定住它,回过头来寻找应遥的踪迹,应遥睁开眼睛询问地望着他,方笠拉着他坐起来,让他上了自己的飞舟,带着他直奔附近的凡人城池。

  峨眉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附近的凡人城池不可能不知晓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然人心惶惶,方笠驾轻就熟地找到一处空着的粮仓,从芥子戒里抖出一仓库的凡人粮食,又带着应遥往正当值的凡人知府家里扔了一封信,才把回复了灵气的应遥从飞舟里放出来,和他一起御剑回了宗门。

  入世剑宗的山脚下已经布置了防备,但没有人太过紧张,方笠和应遥飞过山门时还听见守山的弟子叽叽喳喳地和大师兄打了招呼,应遥见状微微松了一口气,忍不住庆幸华山的灵脉没有异状,也没有受到太多峨眉山的影响。

  方笠径直和他一起飞上主峰,剑修们没有把自己山门的主峰选在华山的最高峰上,反而一致选择了一座极为陡峭,形似指天利剑的一座稍矮的山峰上,御剑飞上这座山峰时剑倾泻得几乎与地面垂直,总有胆小的弟子被师父带来时吓得哇哇大哭。

  但眼下山上没有小弟子们,眼下站在主峰上的最年轻的修士就是应遥,他落在正殿门口,侧身等方笠先进去,才跟着他走到聚了一圈人的方桌前,自觉地站在了郑传身后。

  “我知道你看见的霞光是什么,”封俭说,“当年楚杭乘船出海,差不多航行到了以往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他带回了麒麟鹿,还有通往通天境的钥匙,就是那枚印章,后来他和楚相起了争执,那枚印章就遗失了。但楚杭几乎掌握了通天境,有没有印章对他来说区别不大,所以离开不秩城后他又带着人出了一次海,我也在船上。”

  “他孤家寡人,谁都不信,所以没办法进入通天境的内层,但毕竟那时他已经是渡劫后期,离飞升只差一步之遥,硬是强行凭借一己之力把通天境的外层改得面目全非,所以形成了今日西雪山之外的‘长治’道修士自成一体的一方天地和指向这一方天地的飞升路。”

  封俭拿过方笠扔给他的通天印,用手托着看了一眼,又把它放到了桌上:“当时楚相给渡劫期修士传讯说飞升路出了问题时我就知道他是发现了当时被楚杭做过手脚的通天境里的飞升路,所以我并未理睬他,但后来他又说其他的飞升路也断了,我才感到不对劲。”

  “楚杭没有必要断去其他的飞升路,他也做不到这一点,”方笠接替他说,“所以后来我打听了一下这些年飞升修士的情况,发现不正常的减少正是从楚杭打开通天境那天开始的。”

  封俭拔出自己的短剑拨弄了一下桌子上的通天印,应遥好像听见印章内部发出了小珠滚动的声音,但他静心再听时却一无所获,只好把注意力重新挪回封俭身上。

  “通天境是什么?”封俭低声说,“传言说是一位上古的渡劫大能留下的洞府,上古大能修为远胜我等,故而昔日少有人疑惑一位渡劫修士怎么会留下一座号称通天境的洞府。但如今来看,这座洞府恐怕是得道的大能们可以抛下来给我等的。所以,原因是什么?”

  应遥垂眸看着桌上颜色莹润的玉质印章不语,救俗剑突然插话道:“因为你们修士太能吃,也太消耗灵气了。”

  在场的这些人的本命佩剑中都有剑灵,剑灵之间当然可以交流,于是剑灵们纷纷赞同地附和起来,接着带着剑的修士们也听见了来自自己心爱的剑灵的指责,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又一个接一个地点了点头。

  “有道理,”剑修们纷纷说,“我就没见过哪个剑修一顿只吃一个猪腿的。”

  封俭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打断了剑修们漫无边际的议论:“所以如果可以假设飞升后也要需要用灵气和充满灵气的事物修炼,即使上界比我们繁华数万倍,日积月累下来,那些远超渡劫的修士也会把上界吃空,就只有开源节流这两条路可以走,开源我不得而知,断掉飞升的路勉强能算是节流,可能这对他们不是太难,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场景。”

  “我敢保证楚杭必定已经知道了飞升路断裂的原因,不然他追求的凡人和修士共同发展根本毫无必要,凡人确实并非只能被我们保护的对象,但他这样急功近利,绝不是谋长远的做法。”封俭说,“如今通天境的外层被一分为二,一半在西雪山外,一半在南面海上,那兄弟俩一人占据了一半,谁能吞并谁,谁就在这场道统之争中取得了胜利,可以传行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