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皇帝当小攻_作者:陆屿安年(118)

  第66章 阴谋阳谋

  进了翰林院,陆珩修也颇受追捧,毕竟他乃是三甲出身,背后又有段文正段首辅支持。人人心里都清楚他不过是来翰林院熬几年资历,时间到了自然是要入阁的,因此并不指使他做什么编书修撰的事情,恨不得将他供起来。

  陆珩修心不在此,自然也乐得省下精力去筹谋别的事情,故而表现上看起来很是傲慢怠惰。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迂腐的酸儒,他们看不惯陆珩修的做派,恨不得一天三封折子参奏他,更有甚至当着他的面就引经据典地指桑骂槐。

  陆珩修对此置若罔闻,反正那些文人也就是嘴上骂骂,又不会真的动手。至于参奏他的折子,说得也不过是迟到早退、倦怠公务之类的小事情,段文正不会在意,明珏看了估计顺手就扔火盆里烧了。

  靖安二年的时候西域诸国前来朝见天子,明珏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并丝绸布匹,后来却被西域等国发现赏赐的东西和礼单上列的不符。不但金银的数量差了很多,不少玉器珠宝都是以假作真,以次充好,显然是有人克扣掉了。

  这下子闹出来,不单单是贪污的事情,实在是在外藩面前重重地丢了皇家的脸面,因此事情闹得格外地大。大理寺和刑部联手查案,整个礼部和户部所有经办此事的官员全部都革职待查,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生怕这股整肃贪污的风吹到自己身上。

  不过最后这次事件雷声大雨点小,也未能演变成整个朝堂的大整肃,最后只定了礼部尚书、几个侍郎,以及数十个礼部官员的罪。

  事情的演变是这样的:一开始先是刑部派人搜查礼部尚书和几个侍郎的府邸时,搜出了本该赏赐给藩国的礼品。后来又是墙倒众人推,各地官员检举揭发将礼部多年来贪墨进贡物品的事情抖落了出来。

  皇上听了之后大为光火,摔了一地的折子怒骂道:“国之蠹虫,罪大恶极查,一定要严查到底。”

  陆陆续续又查了一个月,终于将礼部的一干高官贪污行为翻了个底朝天。

  再然后就是御笔朱批,钦定了这些人的死罪,秋后处斩,抄家,流三族。

  圣旨下来的当天,段首辅便即刻入宫请罪,在承乾殿外跪了一响。

  皇上午睡醒后听闻大惊,立马召见了段文正。

  “臣给皇上请安,臣有罪,请皇上责罚。”一进屋内,段文正又“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爱卿何罪之有啊?”

  “臣识人不明,曾举荐前吏部尚书并一干人等,实在是愚昧不堪。”

  “朕当是什么事情?爱卿快起,”明珏笑着把段文正扶了起来,“段首辅为官四十年,举荐过的人才数不胜数,偶尔有一两个不成器的也实在难免,怎么是爱卿的错呢?”

  “来人,给段首辅赐座,段首辅年纪大了不好久站,朕还要仰赖段首辅替朕劳心政务呢。”

  待段文正战战兢兢地坐下了,明珏才又漫不经心地开口说:“这下子礼部四品以上的官员全没了,一下子空出来这么多缺,朕可该去哪里找人补上才是。”

  “臣不敢妄言。”

  “唉,爱卿只管大胆地说就是了。朕私心觉得洛文熙老师不错,他过去也曾在吏部当过差,想来去吏部做个尚书也不会差。但其余的,朕就没什么思路了。”

  段文正听明珏先提拔洛文熙,便放下了几分警惕。这小皇帝一心想要提拔自己人,可惜孤木难成林,一时半会儿还成不了什么气候,于是开口说:“去年恩科的探花,不知道皇上还有没有印象?”

  明珏佯装着思索了片刻,才说:“朕记得他,叫陆珩修的。”

  “正是此人,皇上觉得让他做个侍郎如何?”经过一年多的亲近拉拢,段文正自以为陆珩修乃是自己手下的人,便忍不住推荐了他,却不知此举正中了明珏的下怀。

  “甚好,就按爱卿说的吧,其余的人选爱卿还有意见吗?”

  “臣下并无其他人选。”刚刚被清理了一波爪牙的段文正,不敢太过放肆,便只推荐了一人。“不如明日早朝的时候由众臣举荐可好?”

  “甚好。”

  承乾殿里的定论尚未宣布,酒楼里相对喝茶的两人便早已知晓了结果。

  “简之此计甚妙,连我也自愧不如。”洛文熙开口赞叹。

  “先生不是想不出来,是先生心思正,根本不会往这个这个方向想。”陆珩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