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皇帝当小攻_作者:陆屿安年(152)

  第89章 战端开始

  陆恒修和明珏一起用膳,还没等到御膳房送来的八宝粥变凉,便传来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皇上,安西都护府八百里加急,奴才不敢耽搁军情只能给您送过来了。”英顺上前递过来了一卷书信。

  明珏一脸不快地看了看,表情很快转为了凝重。

  “皇上?”陆恒修向明珏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出事了,西北突厥来犯,边关重镇贸城被夺,守城将领以身殉国,太守也在城破后自杀了。”

  陆恒修听了大惊,没想到临近年关了突厥居然进犯。

  “西北边境的贸城是我朝与西域往来的门户,是政治军事贸易重镇,不能这样轻易失手啊!”

  “没错,贸城城墙高大坚实,城门一闭强攻是很难的,问题就出在贸城混入了内奸。”说到这里明珏气愤地一拍桌子,震得最近的一碗粥晃了晃洒了出来,然而此时谁也没有心情在乎一碗粥了。

  明珏把军报递给了陆恒修,陆恒修一看便明白了,原来贸城守军中混入了不少突厥的奸细,其中为首的穆萨更是做到了副统领的位置。贸城地处边关往来人员,守军长期驻扎在哪里,也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人参军,其中最多的是骁勇善战的蒙古士兵,还有少量的突厥人。

  由于朝廷和突厥算是对立的关系,因此军中的突厥人数量并不多,且被严密防守不许升上高位,便都以为成不了大气候。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那副统领穆萨乃是突厥人与中原女子混血而生,且从小长在中原成年以后才迁居贸城参军。

  “这样长久精心的谋划,想必也很是花费了一番心血的,皇上不必太过气恼,当务之急是如何夺回贸城。”虽说是一帆风顺地到了岁尾,但这个年却是一定过不好了。

  “你先回内阁召集阁臣们商讨一下对策,兵部那边朕会派人去通知,最好明日早朝能拿出一个章程来。”

  “是,臣这就去。”陆恒修说着告退就要站起来离开。

  “等等,先用完饭再走。”

  “多谢皇上,臣还是先去了。”陆恒修终究没留下,现在临近年关突然召集阁臣也需要时间,明日早朝还要拿出对策来,怕是要忙到深夜也说不准。而且涉及到边关打仗的事情,还得跟兵部、户部联络一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陆恒修很敏锐地嗅到了战争的气息,他有一种预感,这次或许会有一场持续数年的战争要打,而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第二日早朝上消息一经宣布就引来了朝臣们议论纷纷,不过文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一番也没个定论,但大体思路和内阁商议出来的都差不多。

  最后陆恒修站出来代表内阁简述了此次收复失地的战略规划,然后明珏当下便询问了户部,户部尚书保证粮草供应无忧,钱粮马匹兵甲等一应战略储备都还算充足,完全能够支持一战。

  而兵部尚书也不甘落后,紧接着站出来表态说是作战计划正在拟定,所需将领也有了人选,一举拿下被半包围着的一座孤城不在话下。

  听完兵部尚书的话,明珏的脸色总算是和缓了些,他的大臣们预想中的形势一片大好,仿佛胜利已经举手可得,这让他宽慰了不少,并向陆恒修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既然众爱卿都没有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了,朕希望除夕之前能够拿回贸城来,到时候朕一定犒赏三军。”

  “是,微臣定不辱命。”兵部户部尚书,以及要请战出征了几个在朝将军都站出队列回道。

  第90章 正言沈弋

  西北的兵力虽然是调过去了,粮草辎重也都及时供应着,但捷报却迟迟没有如预想的那样传来,年刚过便又是一封接一封的八百里加急传回来,每一件都是败讯。

  陆恒修原本心里的不安渐渐成了事实,此时反倒不惊慌失措了。朝堂上言官们日日打口水仗,能用的武将派出去死了大半,眼下朝中紧缺人手,各处又抽调不出将才来,烦得明珏寝食难安。

  “皇上,昨日军报来传,那穆萨一月连下三城,势如破竹一般,若是再不及时制止,恐怕西北就要门户大开了。”

  “皇上,严大人说得极是,请皇上早做定夺。”

  “臣附议,请皇上早做定夺。”

  “定夺定夺,无人可用你们让朕怎么定夺?”明珏气得甩袖子,先帝说文臣误国,可见是一点儿都没说错。

  “严大人这么义愤填膺不容存土有失,那你带兵出征吗?”明珏一拍桌子,吓得方才嚷嚷着附和的文臣们都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