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当家_作者:陆羽憾(246)

  一大早,架着两口从大队借来的大铁锅,搬石头做个临时的灶。以前吃大锅饭时候的大锅,还留着,几年前吃杀猪菜就搬出来洗刷了架在火上煮汤。

  不要大家封什么红包,就是李四家有孩子上大学高兴,有亲戚好友都过来吃一碗喜面汤沾沾喜庆就行了。面是挂面,在大锅底下埋着两个没皮的猪头骨、一只老鸭,加进清水熬煮。把浓汤舀出来一大半放着,再加进清水,然后开始下面条。

  狗蛋家没碗,也不打算弄太复杂的,同村里的都拿着自己家的碗过来捞面条吃,一碗面条,撒上一把葱花,吃着特别好。

  85年,有多少人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年拉饥荒的太多了。比之前物质稍微丰富了些,可还挣扎在温饱线的的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李四家用挂面这样的细粮招待大家已经是好席面了,也不好意思空手来吃,就你一把米、面。我一把青菜瓜豆的都拿过来。

  汤水淡了,从桶里的原始汤加进去,又是好汤料。最后捞出来的肉骨头和老鸭,已经烧得软烂了,拆了端给上桌。老村长等几个村干部和整个老李家德高望重的高寿老人、有脸面人的就坐在大桌上,就着面条吃这个肉菜。

  其他人没有,村委会给他俩争取了一点补助金来着。而族里的高寿老人们,则是族里大事都要出席的。李家其实是有家谱的,那个年动荡年代收起来了,现在狗蛋考上大学了,相当于古代考中举人进士一样需要记载的。

  狗蛋一度怀疑,看那些老人是不认字的啊,怎么管族谱呢。而且很多人取名字已经不安族谱的排行来了,像李四他们。狗蛋这代更是这样,如果狗蛋没有上学,估计一辈子就是狗蛋这个名字了。这个就没有什么字辈一说了。

  当然了,即使族谱已经几十年没有在上面记录什么了,因为大家都不懂字嘛,不过老人还是把老祖宗的东西护着,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当然了李家老宅人也耷拉着脸,被分到了一小碗肉,这是给李老太太的。

  俩人的进学宴席就这样了,不过还是很热闹的。

  请了小伙伴们另外吃了一顿,拜托他们在自己不在家时,看顾一下自家爹李四。连同已经出院的大壮都拄着拐杖来了,大壮很瘦,已经不像小时候牛犊似的。大牛也来了,他现在听力很差,索性手脚俱全,只要肯吃苦日子都能过得去。

  “啊?爹,爹也要去京城吗?这,”

  “你不送我们去吗?”

  “这,这,”李四挠头,他连京城大门朝哪儿开都不清楚,这个怎么送孩子。县城他都转不完。

  “那是□□住的地方,听说还有照片挂着呢。你不想去看看啊。咱们提前去,然后我还能送你回来。”要李四自己回来,狗蛋还担心他迷路半道丢了。

  李四很心动,这木讷汉子平时都不出村子,每日不是家里就是地里。要不是第一次要给儿子抗包也不会去县中。

  京城啊,多少老农的梦想啊,想想那是伟人住滴地儿,再远些,那可是皇城。

  “咱们还可以去看皇帝的老家,听说都让进。”

  “还让进?真滴?那那,里面皇帝的家是不是特别特别好,用黄金做的。这样,会给人看?”

  “唔,应该给吧。”狗蛋有些不确定,皇宫用黄金打造?没听说啊,历史上哪本书也没这么说。民众真是会想象。

  “成,都去。”李四想了想终于同意。

  有李四这句话,狗蛋就开始安排了,除了弄火车票,收拾行李,给京城那边熟人带礼物外。家里的事也要安排,不然李四走都不安心。

  完了接着把从山上之前挖回来的杏子李子树苗从家里的院子大门始,种成两排,两排树中间留出可以过小汽车还宽的路面,以后就是他们家独有的路了,一直延伸到村外的大路上。

  这是狗蛋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往他们这边盖房子,防止将来有谁直接把他家出入口给堵住了,把家里出入往大路上的道路先给订下来。两旁都种上树,将来树大了,直接成了他家专用路的景观树,别人只能在路两旁边的大树外两个方向盖房子。

  这样家里通往外面是直的通道。谁敢砍了把路堵住试试。

  浇水固定好,那树苗都膝盖高了不容易死,挖的根挺深,应该都能活,要是死了以后再补种都行。

  把家里交给老婶儿子明光哥,原来想交给报道晚的起智看,后来想想就担心老太太作妖起智顶不住。直接交给族里的明光哥,明光哥三十来岁了,为人很正派,是年轻人中很有威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