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和政敌清清白白_作者:梦里长安躲雨人(54)

  等了一刻,顾轻侯将信轻轻放下。

  有人低声道:“将军?”

  顾轻侯回过神,脸上挂出一个微笑,安抚众人道:“无事,我们方才说到哪?”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屋里的将士才退出,其中那李胜出门将顾轻侯的亲随唤来,嘱咐道:“早些安顿将军休息,我看他说话时精神不济。”

  亲随叹一口气,“将军这些日子何曾有过一个整觉,一会儿还要回京里的折子呢。”

  李胜看着顾轻侯窗里的昏黄烛光,轻轻皱着眉。

  烛光一直到天快亮时才熄灭。

  而在京中,静王顾三爷闹市争执之事,经过一日发酵,愈闹愈大。

  顾家到处宣扬亲王闹事纵马,依仗皇权为所欲为,出手伤人目无王法。

  亲王们则坚决否认,指责顾家依仗荣宠权势血口喷人。

  而无论谁是谁非,外戚在含元宫公然鞭打亲王,虽被荣王夺下,亦被正统所不能忍。

  那些未曾得信进宫的老臣听闻此事,深觉有悖大节,以王卿书为首,纷纷上书哭天喊地。

  一时间,百姓亦议论纷纷:外戚一贯蛮横,朝廷宫里皆被他们把持,显然受了委屈的,是亲王们。

  替亲王们喊冤的占了多数。

  港城传来顾轻侯的批复,将静顾二人挪至大牢关押,待他回来亲自审理!

  传来回复的信使李胜在静顾二人处宣读完,一个停顿也无,直接奔赴荣王处。

  李胜见了荣王,走访勘察似的,闲聊几句那日的风波,荣王好生陪着,问什么答什么,临了,李胜站起,有意无意地瞄了一眼荣王的手,含笑道:“王爷受委屈了,国舅后日便回京,定为王爷会主持公道。”

  荣王没将此话往心里去,顾三爷是顾轻侯的的兄弟,不论他与静王之间谁对谁错,鞭打亲王伤及荣王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顾轻侯的人说他受委屈,是为自家兄弟收拾残局之言,至于他会不会主持公道……

  荣王想了想,叹了口气。

  他送李胜出门,随口闲问,“国舅大人去港城不过几日,倭寇这就平复了?”

  李胜一笑,“国舅一来,士气大涨,有如神助,咱们节节胜利,不过国舅回来的这样早,想来还是另有原因吧。”

  荣王几乎顺口便要相问是何原因。但他看见李胜一脸似笑非笑,欲言又止的模样,想起自己的身份,觉得多有不便,便不肯再言。

  第22章 第 22 章

  荣王刚送完宾,拿起杯子欲喝茶,鹿童来到门口,靠在门框上望着他,目光中带着戏谑。

  鹿童笑道:“顾国舅这信使到似特来瞧你一般。”

  反正屋内没外人,荣王将茶水饮尽,瞥了鹿童一眼,“是,我当年救他,他对我因恩生情,改了口味,不爱女子了!”

  鹿童噗的一声笑出来,还道:“怎么不能?”

  荣王认真的看着某处,“一路上的人,怎能轻易便跨到另一条道上?”

  鹿童笑道:“你当年要死要活缠着杨公子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

  荣王道:“唉,勿提当年。”

  鹿童笑道:“那当年人还见不见?”

  荣王抬起头看他,不解。

  鹿童笑道:“杨公子来看您。”

  荣王一愣,“在何处?”

  鹿童侧过身,“花厅等您呢。”

  荣王赶快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指着嬉笑的鹿童:“越来越坏了。”

  花厅里,一个素白的身影背对大门。

  荣王甫一进门,便望见这个身影,他顿下脚步,轻咳一声:“杨公子。”

  那人回身,挂着一丝淡笑:“我近来无事,听说你在宫里勇猛的很,来听听你的闲嗑。”

  两人坐下,杨公子似是无意的问他,“听说你伤了手?”

  荣王立刻握住拳,“无碍,一点小事。”

  杨公子闪开目光,两人闲聊一会儿,杨公子道:“我听人说,一直有人告你人命官司。”

  荣王道:“是当年钟小公子之事。”

  钟小公子是当年被穆严帝当殿鞭打的钟老大人幼子,荣王将他弄进府里,本欲护他性命,谁知那小公子性子十分倔强,当时荣王碍于穆严帝众多耳目,也不敢多加解释,谁知那小公子一刀没刺死荣王,后竟在护院的看护下自尽了。

  荣王想来也只有叹息。

  杨旷亭想起钟家人在京兆尹府外种种闹事,心内有些隐隐不安,他劝道:“我不解内情,只是白劝你一句,他那下人甚难缠,又是行伍出身,有一身好的骑射功夫,你院里的护卫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