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家一样头疼的,还有不少人家,好在圣上并没有将打击范围扩大化的意思。有位伟人说过,党内无党,帝王思想,每个皇帝都不喜欢下头的人结党营私,但是这根本就是难免的事情,至于什么孤臣之类的,那是没办法,而且,所谓的孤臣其实是最危险的,他们将一切寄托在了皇帝的良心上,众所周知,做皇帝的人,往往都是没良心的,用完就扔是基本操作。那些良心过剩的皇帝,往往是没什么好下场的。
当然了,圣上也不打算对康国公一家赶尽杀绝,毕竟,元后的面子还是很大的,真要是叫康国公一家子全部完蛋,对于东宫名誉上的打击也几乎是毁灭性的,因此,到了一定的地步,圣上就收了手。
但是,康国公一家子也没真的得了什么好来,首先,爵位是肯定没有了,一家子彻底成为平民百姓了,一些牵扯到的事情比较要命的子弟,有的被判了秋后处斩,其他的直接被流放了,他们可没有王子腾那样的本事和志气,被流放之后,估摸着这辈子大概只能等着大赦之类的运道,才有机会回来了。
也有一些只能算是从犯的,被剥夺了功名,处以罚金,监禁个一阵子也就放出来了。对于没怎么牵扯到了,也就是罚了钱财。问题是,罚金对于这一家子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处罚了,因为康国公府被抄家了,除了一小部分的如节妇还有当年老国公夫人的嫁妆之外被返还了之外,其他的可都被没入官府。而这点嫁妆在被层层经手之后,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判决下来之后,原本就只是勉强吊着一口气的康国公直接一命归西了,他虽说很多事情没有参与,但是作为家主,这些事情都是撇不开干系的,圣上瞧着元后的面子,只是叫下头判了流放,但是,他这把年纪,流放对他来说本就是一条死路。他之前就病倒了,只不过还是残存着一丝希望而已。如今瞧着一家子算是彻底完蛋了,顿时再也支撑不住。
实际上,圣上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他虽说剥夺了那些子弟的功名,却没有不许他们参加科考,因此,只需要他们继续上进,自然还有出头的机会,只是,这一家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志气,要是没有,也就白费了圣上的这点心意。
司徒毓那边终归没有袖手旁观,等到判决下来之后,打听了一下他们家的情况,就直接命人送了一笔还算是可观的银子过去,不仅能让他们交了罚金,还能在乡下买个庄子度日,只要不如何奢靡,总能衣食无忧,还能有些盈余。至于继续享受曾经的荣华富贵,那肯定是不可能了,曾经煊赫到连宗室王爷都得客客气气的康国公府就这样落幕了。
而司徒毓在这之前,也已经开始毫不留情地处置起了东宫内部的毒瘤。
第43章
一连串的变故在让许多人觉得圣上对太子不满了,司徒歆和司徒晞手下的人趁机开始攻讦太子一党,结果,圣上的举动让大家知道,圣上还是那个圣上,偏心的味道半点也没变。他一边又给太子安排了一帮能臣,一边又是大手笔地对太子赏赐安抚了一番,还说太子能赏罚分明,实有明君之资。
总之,一番操作之后,司徒毓不光里子保住了,面子也被补足了。
东宫里头空缺了不少职位,有不少人虎视眈眈,可惜的是,司徒毓似乎并不着急填补这些空缺。东宫詹事府不比朝廷,有的官职没有人就运行不起来了,而詹事府呢,说是小朝廷,大概只能说是虚拟的小朝廷而已,其他他们没有真正必要的职责,有不少职责根本只需要几个貌似义正言辞的嘴炮就足够了,那就是劝谏(找茬),给太子找茬,太子还得老老实实听话,要不然就是不够心胸宽厚。
当然了,这也不是正常人能做得了的事情,一般能做这种事情的都是那等一看就是一副德高望重模样的老臣,年轻一点的,就算是有什么理想冲动什么的,也是没这个资本的。
司徒毓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没根没底的年轻人给他帮忙,因此,他直接瞄上了这一届的春闱,希望能够从中挑选出几个人才出来。
对于科举出身的那些士子,司徒瑾兴趣并不大,因为这些人学儒家的东西学得太多了,他们或许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但真是做起实事来,可未必比得上底层的小吏。
司徒瑾一直琢磨着开个学校,专门培训农学方面的人才,但是很显然,一般的人家才不会让自家孩子学这个,因此,司徒瑾如今也就是领着内务府还有皇庄上出来的一些少年,让他们跟着学一点,反正这玩意到目前为止,靠的多半不是什么天分,而是耐心和经验,因此,以如今这些人的资质,已经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