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_作者:小蜗牛跑得快(190)

  有沈瑜示范,不少文臣也主动表现出善意,这些年轻的武进士也渐渐放轻松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陛下在瞪我。”郭逸突然凑近了些,小声嘀咕。

  沈瑜有感,抬起视线,正看到主位上的吴君翊又狠狠瞪了郭逸一眼。沈瑜失笑,推了郭逸一把,“别说了,快回去吧。好些人等着找你呢。”

  他可不是说笑,郭逸这位郡马爷,不少人都等着奉承呢。

  待郭逸走开后,沈瑜再看主位,吴君翊仍然紧绷着脸。沈瑜失笑,某些时候吴君翊成熟得让人觉得他已经超脱了世事,可有些时候,又幼稚地惊人。沈瑜也冲着吴君翊一举杯。

  吴君翊总算笑了。

  “朕与诸位爱卿共饮。”在其他人注意到这个细节之前,吴君翊先起身宣布,在所有人共饮时,遥遥向沈瑜举杯,笑容中有得意和喜悦。

  在所有朝臣面前光明正大暗度陈仓。

  明宣三年六月,大齐律终于修订完毕。这是按照吴君翊的要求,严格通过三司合审、三省复审,还请无数老练的推官联合提出意见,集成的修订。除了在原先律令的基础上修改,还把后面所附繁重的条例尽数删去,只重选了一百余件经典的案例作为典范,编入《律令直解》,并言明以律令为根本,条例为参考。

  除了关于各种刑法的规范外,大齐律重要另一部分是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按照六部的职能,详细阐述了大齐方方面面的礼法规范。这是无数人的心血之作。

  吴君翊将大齐律颁布天下,命人知晓学习,又下令分设左、中、右三丞相,分管三省。

  第90章 第 90 章

  虽然说是左、中、右丞相,但是其实三个职位还是略有高下之分的。最重要的中丞,自然而然交给了周旷。

  周旷能在宣庆年间屹立不倒,而在建宁年间重新成为太子太师,不仅需要学识,还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与充分的人脉关系。更难得的是,他并无子嗣,不贪权势,又有声望,有人脉,还与贾盛德有过节,正是吴君翊能放心重用的最佳人选。

  贾盛德原本就是丞相,历经两朝,继续做右丞相,略次于周旷。而左丞相的人选,倒让吴君翊有些犯难。

  私心他是希望宋沧山来担任左丞相的。宋沧山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是本分老实,是个听话肯干的人,这些年改良农具,也立下不少功劳。而且他是沈瑜的外祖父,就是为着这一层关系,吴君翊也愿意重用他。

  可惜,他毕竟只是工部尚书,在官员中名望不足。且吴君翊也不得不承认,宋沧山年纪也大了。

  其他几部,吏部的严祥熙,吴君翊是绝不会考虑的。赵庆么,重修律令,也算立下一桩大功。可惜赵庆此人过于老实,做主官,还是欠了几分气势。而且赵庆曾得罪过嘉国大长公主。吴君翊虽然不太在乎这位姑姑,可她的驸马,右卫将军李显宗却是个可用之人,还在练骑兵呢。

  想到这儿,吴君翊不由叹了口气。好在今年开武举,武将可以慢慢培养起来了。明年又是大比之年,又有新人入朝廷。到那时……正好可以填补一些空缺。

  他又划掉一个名字。张芹却是个滑头,估计会两不相帮。但吴君翊也不能保证他会不会倒向贾盛德

  最后六部剩下的,只有邓先了。

  邓先!吴君翊眼前一亮:也对,这么现成的人选,他怎么忘了。大齐的确没有武将担任丞相的先例,可如今武举都开了,谁明说武将不能担任丞相一职呢?邓先分管的还是文书之类的呢。

  吴君翊眼前一亮,大笔一挥,将邓先的名字写上去了。

  的确如他所料,大部分人的反应都十分平淡:分立三丞相这事已经够轰动了,大部分人都在关心陛下终于对贾丞相动手了,至于邓先在其中,实在不太关心,反正横竖,也不会是他们。

  而且,得罪谁不好,得罪邓先?他们还没活腻呢!

  吴君翊做好了撕破脸的准备,忐忑而期待,命人盯紧了贾府与贾家的姻亲、门生。可是一连数日,贾盛德却悠然自得,一切如常,倒让吴君翊越看越怀疑人生。

  这边吴君翊已经明目张胆拔刀了,那边的贾盛德却安安静静,等着他出手,洗干脖子让他砍?哪有这样的好事!事出反常必有妖,吴君翊只能叫暗卫看得愈发严,京中兵卒更掌握在自己手中,密切关注任何动向。

  跑开朝中这些是是非非,沈瑜和吴君翊倒是相处得甜蜜和睦。他们依旧常常走访民间。在连续两年的丰收、整顿士卒后,京中的面貌,其实已经焕然一新。至少街道上鲜少再会看到乞儿,除开北方叛乱未平,也是一副太平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