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_作者:小蜗牛跑得快(200)

  忙起来时觉得一天天过得飞快,转眼就几个月了,可偶尔闲下来时,才惊觉,身边少了个人,竟是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如今沈瑜身边并无多少可以诉说心事的人:李通判心怀鬼胎,余下诸人,皆是碌碌之辈。

  也只有在和姑姑沈嘉一家相处时,他才能感到短暂的宽慰。

  直到进入腊月,沈瑜主持了衙门的封笔仪式。广州位置偏南,即使是冬日,也无需像在京中穿棉袍外罩皮裘披风,这里更鲜少下雪,没了那一片雪白装点,沈瑜总觉得像是少点什么了似的。

  这时候,仆役却惊讶地敲门,“大人,大人,京中送东西来了!”

  沈瑜估摸着约莫是家人送年货节礼过来,便出门迎接,嘴里说着:“慌什么,一样样搬进来就好。”谁知刚出了后院,他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来人却穿着六品武官的官服,一见沈瑜,迎头拜倒。“属下奉命前来,给您送来陛下的赏赐!”

  沈瑜看到那身官服,便了然,“大人快请起,劳烦你跑一趟,远道而来,先坐下喝杯茶水吧。”

  趁着那人进屋,他便拿着单子清点了一下,果然有沈家送来的节礼,但更多的,还是宫中那位的赏赐。

  这人的赏赐也不同寻常,单子上明明白白记着,都是些年节风气浓重的东西:花灯六盏,春饼四盒,灯糕八块,屠苏酒四坛……更过分的,还有剪纸和他手写的宜春贴。

  也难为人家,带着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还跑了这么远。

  沈瑜拿着单子,独自对着那莫名其妙的礼物哭笑不得,却又咂摸出一丝丝熟悉的味道带来的温暖。

  第95章 第 95 章

  这个年,吴君翊过得很不顺心。

  最主要的原因,是本来该在他身边陪着他的人现在却在千里之外,而且,每次寄回的书信还都只在说一些无关紧要的政事……好吧,其实也不能说是无关紧要,但是沈瑜总不肯花费笔墨写一写自己现在的生活,让他不由觉得心里酸溜溜的。

  他写给他那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弟弟书信都是厚厚一叠呢!

  这种酸溜溜的心情,在获知广州上下争相为新任知州说亲,甚至有行首上门自荐时,达到了巅峰。

  御史闻风而劾,平日最喜欢这种消息。然而这次,大家却跟哑巴了一样,除了几个不怕死的嫩头青上书,其余人一起装死。

  这一来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沈大人着实是个狠角色,当年可是说杀人就杀人,拔剑砍头,眼睛都不带眨的,这种人谁敢得罪?二来……沈瑜实在是没娶妻,弹劾也需要理由的,万一被反劾一个持身不正,他们也是要面子的!

  埋怨归埋怨,吴君翊还是尽职尽责地处理了各项事务:稻田养鱼的技术他已经按照沈瑜书信里记载的全都交给大司农。市舶司已经下旨设立,准许商船与外邦交易。

  看到沈瑜在书信中提及大海,吴君翊也不是没有一丝丝神往:他昔日在北方,每日视线所及只有方方正正的宫殿,来到南都后,也只是跟沈瑜出去转转,从来没能离开京城。

  但这向往转瞬即逝,吴君翊大抵上还是一个

  至于蒺藜火球,收到这玩意后,他内心的激动振奋,不亚于收到沈瑜的万字长信(尽管一大半都用来叙说广州风土人情和各项奏议了)。他立刻私下请来邓先、张珏和冯远道,试验了那火球的效果。

  邓先和张珏倒还能勉强维持镇静,冯远道却大为吃惊,连连感慨:“竟有如此大威力的玩意!臣今日算是长见识了,若早知如此,当日在襄阳,凭这玩意,也能争取一些时日……”他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地住嘴了。

  “陛下,臣请兵部研究火器。”沉默的邓先开口了。

  被抢先一步的张珏慢悠悠地说:“臣以为,还是工部负责,更合适。”

  吴君翊不想看两位重臣当他的面斗嘴,便干脆地截住了,“都不必,朕打算设立火器监,专程研究这些,不过,这都是从长计议,当务之急,还是先把这送到边关去。”

  “是。”邓先正色。

  “蒺藜火球必须严加保管,先送到松洲与同州一带。”吴君翊厉声道。松洲和同州分别于南凉、代国接壤,正是鲜卑南下进攻时首当其冲的州县。

  “是。”邓先应下。张珏却问道:“陛下,齐州那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