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_作者:小蜗牛跑得快(202)

  发落贾盛德之后,吴君翊把自己关在宫中,给沈瑜写回信。他想了很久,写了很久,废了不知多少珍贵的澄心纸,最后成文,还是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花落花开,花会依旧,君子胡不归?

  吴君翊抬头望去,乾清宫外的兰花又开了,郁郁葱葱的绿,深深浅浅的粉,让人不由想起一个簪花带笑,温润如玉的少年郎。

  在贾党瓦解后,新一批人立刻填补上来。吴君翊虽没有趁机杀人,却到底是趁机免了不少官。这些冗官、散官,吴君翊不禁免了,还顺便裁了。本来也无需这么多官员,正好趁机精简一下各司衙门。

  严祥熙跟着贾盛德获罪,吏部自然回到了吴君翊手里,而他规划许久的考评之法,终于可以上线了。

  三月,吴君翊下旨,不论京中、地方,所有五品以上官员,每年年初都要给吏部提交文书,简叙该年实务,年尾再按文书确定,考核升降。

  有地方偏远的,可酌情延期。五品一下则交由各州府吏房。

  慑于吴君翊处理贾党雷厉风行的手段与继位四年来的政绩,朝廷上下一致称赞。

  明宣四年是大比之年,吴君翊仍然亲自阅览会试文章,主持殿试。令他欣慰的是,三年间,科场时兴文风已经大变,大都是简洁雅致,或是气势雄浑的文字,而策论也颇有言之有物的意思。

  这一年,依旧涌现了不少才子,其中不乏年纪轻轻的后生。

  但,终究没有那样年少有为的状元郎了。

  文渊阁议政已成习俗。新进士照例交与吏部铨选,铨选时,选入文渊阁,优胜劣汰。

  第96章 第 96 章

  吴君翊一声令下,朝中开始大换血。

  凡老弱、疾病、无能,直接罢免。凡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之人,立功、有实绩俱可破格升迁。

  吏部负责京官外官,中书省负责吏部,内阁和御史又要监督中书省。越是身居高位的官员,离吴君翊越近,一言一行,吴君翊也都记在心中。

  最重要的还是,吴君翊年纪轻轻,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规矩。从当日他召集阁臣议事起,他就意识到新鲜血脉对朝廷的重要性。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成了他的一条准绳。

  按照这个标准,沈瑜就任后的功绩,已经足以升迁了。等到沈瑜任知州满一年,就可以调他回京了吧?吴君翊信心满满地想。

  他也没有把宝都押在沈瑜身上:除广州外,江浙、泉州一代,也都设市舶司,批准商船出海。同时命官府招揽造船的手艺人,研究更坚实更大的船。

  沈瑜没有直接在奏折中言明,但吴君翊能够感受到,水运的便利性。大齐在失去北方的一片丘陵后,大多地方都由水路贯通,而鲜卑是没有水军的。若能训练良好的水师,何愁粮草中断?

  当然,这想法吴君翊跟谁也没说,连兵部的大人们都被蒙在鼓里。

  一年年的丰收、查抄贾府、裁冗官等等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收益,至少国库比起建宁年间已经充实了不少。有了余钱,吴君翊也敢在军需上投钱。应邓先张珏的请求更是一口一个,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练兵都是拿钱砸出来的。

  可是吴君翊悠然的日子没有过太久:西北的松州、龙州、当州,北方的同州、汝州,多地八百里加急奏报,东西鲜卑再度挥师南下,烽烟又起。

  “可恶!为何偏偏是这时候!”吴君翊眉头紧锁,手砰地一声猛拍桌案。

  沈瑜刚被他派到外地,出海贸易更是刚有起色,大齐正慢慢走向从前的繁盛,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兵戈相向,可是,偏偏是这时候!

  不是发火的时候。手心一阵刺痛,吴君翊深深吐了一口气,强行压下所有怨愤和怒火。“马上,请六部尚书,还有兵部大人们前来!”

  吴君翊收到了消息,六部还没这么快。听说陛下突然召见,大多也只是心中诧异,唯一一个知道情况的,只有双眉紧锁的邓先。

  张珏却毫不客气,几人在去文华殿的路上,他一见邓先,劈头就是一句:“鲜卑生变了?”

  邓先默不作声地一点头,其余人大惊失色,李起见状,也无需介绍情形,直接带到陛前。

  “鲜卑南下,五州被困求援,诸位大人以为该如何?”吴君翊问。

  打,不能打,但鲜卑到了家门口,劝回去不现实。要守城,要议和——再不情愿,吴君翊也得承认,还不是真刀真枪打一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