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系法师和土著小哥儿_作者:北佚(3)

2019-03-21 北佚 种田文

  至于二房的灯哥儿和季小妹,方老太则全作没看见。

  季灯显然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忽视,只牵着季小妹在水缸边舀一瓢水洗过手,便沉默的坐在圆桌边,给季小妹拿了一个乌糯团子,这才捧着自己的吃了起来。

  方老太剥了个白白胖胖的鸡蛋放到季焕碗里,问季江道,

  “今天种了多少?”

  季江憨厚一笑,蒲扇大手抓起一个杂面馒头几口就下了肚,

  “今天把那三亩地收拾完了,再弄上几天就能弄完了。”

  这馒头是玉米面混了红薯面做的,有拳头大,顶饱的很,季江这样的农家汉子,吃上两个就能饱。

  季江又拿起一个,却是看着缩在一角的季灯兄妹,嘴唇嚅了嚅,还是对方老太喏喏道,

  “灯哥儿这几天锄地下种都没少干,帮了我不少忙呢。”

  说着就试探的把馒头往季灯手里塞去。

  方老太立马吊了眼睛一拍桌子,

  “他一个哥儿才能干多少活儿,咋就吃上馍馍了,那阿焕和你大哥不得吃上牛肉了!咱家供着这么些个读书人,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咋还咋咋呼呼上了,活不下了?!”

  季江七尺的汉子被吼的一颤,到底还是没敢再往外伸手,隐约碰到季灯手背的热馍馍就这样又被放回了盆里。

  方氏没好气的给了季江一拐,这人不操心自家,倒是闲的关心二房去了,有那馒头不会给大姐儿烟哥儿吃?!

  大房的人老神在在的吃着自己的饭,半点眼神也没偏给季灯兄妹。

  季小妹虽然跟着下了地却干不了活儿,连乌糯团子也是没得吃,只有一碗稀粥喝,还是季灯分了自己的份塞给季小妹。

  季小妹正啃着就被方老太突如其来的大嗓门吓了一跳,更是紧紧的缩在季灯身边,小嘴抿的紧紧,连手里的半个乌糯团子也不敢再吃,只将视线放在桌子中央的一盘馒头上,虚虚嚼几下腮帮子好似就是吃进肚了。

  季灯注意到季小妹的眼神,心下一酸,却只能垂着眼皮径自酸着腮帮子啃手里已经硬梆梆的乌糯团子。

  除去已经放弃学业在县城做了账房先生的季家长孙、大房长子季燎,季家还有四个读书人,一家之主季老秀才总算读出来了,在县城里的一家私塾做夫子,平日里读书大多靠自己,时而拜访个举人看看文章也就是,花费并不很多,塾修还有的剩给家里。

  如此,季家便还剩三个正当学的学子。

  这么些读书人,别说在小河村,就是方圆七八个村子里也是独一份,因此季家的文人规矩尤其重。

  季灯兄妹作为小辈不能比长辈先离开饭桌,只能看着季家众人言笑晏晏,天伦和乐的吃着馒头鸡蛋蒸菜还有稀饭。

  而同样是姑娘小哥儿,熳姐儿和烟哥儿因为有方氏和季江在,至少还能吃两口菜咸咸嘴巴。

  好在乌糯团子虽然难嚼了些,却是十分顶饱,季灯兄妹好歹不至于饥肠辘辘。

  季焕随便吃了几口便下了桌,他平日里跟着季烁去季燎家吃饭,自然瞧不上季家这寡味干涩的稀粥馒头。

  方老太也知道小孙孙的嘴挑,没再叫季焕回来,只想着让去了长孙家再好好吃上,自个儿捡着蒸菜稀里呼噜吃了个饱,也就放了筷子。

  等季家的男人们吃饱喝足的回了屋,徐氏早早的跟上季海躲了回去,方氏不屑的冲着徐氏的背影啐了一口,揽着心尖尖季焕回屋问学业。

  至于洗碗收拾,当然就是家里这些姐儿和哥儿的活计,现在做熟了做好了,将来嫁出去才不会被婆家嫌弃。

  季家供的读书人多,每月光纸笔灯油费就要半贯钱,自然家底薄薄,吃的饭里都没什么油水,洗起来倒也快,几人默不作声的收拾完便回各自的屋睡去了。

  明天起来还有的是活儿干。

  …

  第二天天隐隐泛了蒙亮,季家人都还在睡,柴房门吱呀一声,季灯牵着季小妹蹑手蹑脚的走出来,要是弄出大动静吵着季家男人们,方老太绝不会放过他们。

  季灯背上大背篓,又给季小妹背上一个小些的,兄妹两个手牵着手上山里去了。

  季家的经济来源有二十亩中等地的产出,想要供四个读书人虽不说是天方夜谭,也是颇为吃力,好在季老秀才有功名在身,能免了田里赋税,又能挣得塾修补贴。

  加之大房的季燎读了几年书就终止学业在县城里谋了个账房先生的活计,每月送回来些钱,季海又成日里给人抄书换钱,季家的日子才算稍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