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谦和自不必多说!如今四哥生死未卜,无论孤与淳风,亦让他大楚血债血偿!”古南风伸手拦住要劝的袁尚,一拍案桌,站了出来。
袁尚本想继续劝他,无奈他根本不听,据平南城探子来报,此事应是与大楚无关。可陛下本就反感联姻,这未尝不是他出征大楚的由子。
“金子,银子!速去通知德承王古淳风,即日起,挥兵南下!速速拿下宛城,直搅平南,犯我大秦者!虽远必诛!”古南风振臂一呼!
“陛下,英明!”
一众老臣俯首称是,袁尚亦是无奈,跪下称颂!
经历功赵,定都之事,如今先王老臣们在九江根基浅薄,陛下军政一统,大权在握,便是袁尚自己亦劝不住他了。
古南风虽明知极有可能是赵国挑拨,想坐收渔利,却阻止不了被愤怒冲昏了头的!
退朝后,袁尚不放心亦是跟着古五,进他的御书房。杨公公点点头,送上茶,悄悄掩门退下。
“陛下……”袁尚见他难得的阴沉着脸,不由唤道。
“谦和难道以为,孤是借着这个由头,才挥兵南下的?”
古五眼圈已经泛红,那股暴戾之气散了之后,竟是有些无力。他无助的看着宫灯。
“臣不敢,陛下,楚王李域定会竭尽所能救治德承王殿下,请陛下宽心。”
袁尚本要劝他冷静,张嘴却违背不了本心的安慰他。
“谦和……”古五有些哽塞。
第65章 劝降
倾刻后,古南风意识自己失态,烦躁的捏了捏拳头,又无奈松开,清了清嗓子,解释道:
“谦和,父王他,走前,我们兄弟均未送别……他心中定是放心不下我们的。如今,快到他祭日了……四哥却在异国他乡……”
“是孤看顾的不好,如今……孤亦是不知如何向父王交代。谦和……”
他一向生气勃勃,斗志无穷的双眸此刻却充满了懊悔,迷茫:“孤不该由着他去平南议和。”
袁尚不自禁,想上前予他些温暖,快步行了两步,随即,自省失态,亦停了下,恭敬谏道:
“陛下,事至如今,开弓再无回头箭,若要战,您便御驾亲征吧,后方交由臣为您打理一切。”
袁尚一只手亦是捏紧袖子,躬身行礼,这是转移古五的注意力,激发斗志。
“谦和,言之有理!”古南风闻言,未注意到袁尚不妥,立马振作了起来,一拍案桌,站了起来:“孤与四哥,六弟必同心协力,完成父王遗愿!”
“以慰父王在天之灵!”
翌日,古南风御驾亲征,秦军一路南下,气势如虹,直指宛城。
赵国南大王祈南本在宛城死守,与楚军死磕,赵军抽身不得,加之军粮早已补给不足,死伤无数,更别说分身抗秦。
“城里的人听着!我秦国国君待你……赵人,一视同仁,爱民如子,现如今九江与诸城百姓丰衣足食。”
秦军在冬天到来之前亦攻到宛城城下,古淳风本是骂阵,却更似劝降。
“不要假惺惺,要打便拿出真本事来!”
赵军亦是血性,虽灰头灰脸,却不为所动。
敏秋抱着小朗站在古淳风身边,冲着那城墙上的众人扬声喊道:
“阿爹,阿爷和阿姆在家等你!叔叔伯伯们,不要打了,我们回家吧!”
“阿秋……你……秦人卑鄙,莫以为……抓着我家女儿要挟,本将就会就范!”
那位将军穿着几近衣不蔽体的战甲,骨瘦如柴,却一身硬骨的正是敏音将军!他喉咙嘶哑,应是许久没有喝水。
“阿爹!阿爹!”敏秋认出了自己的父亲,激动不已,来不及思考就往城门飞奔。
古淳风亦不拦她,只是阿秋跑了三两米,又回头将阿朗放在古淳风手上。
“哥哥,阿朗留在这里,您能给阿秋一点水和馒头么?”
阿秋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哀求:“阿爹看起来好像很饿。”
阿齐和阿诚自然觉得不妥,忙阻止道:“主子,陛下在后方,督战。”
古淳风罔若未闻,从阿齐身上取下一袋干粮和水袋,嘱咐道:
“阿秋,宛城这边是我们,那边可是楚国,你去见了你阿爹,还要回到哥哥身边来,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