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号_作者:改来改去(89)

2019-03-05 改来改去

  接下来,2号主人公侯博士作为虫客组织中的一名成员,为了唤醒原体标码为1793号的人类意识——1号主人公路男,在程序世界的虚拟社区里和他谈话聊天,让他体验虚拟空间,还向他道明“人类往事”以及程序世界构成的本源。

  最后由他自己决定是走是留……

  ☆、博士猴

  每当我独自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地方时,我总会胡思乱想,思考哲学的根本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尽管问题好像已有答案,但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如周树人先生所说:

  从来如此,便对么?

  偌大的广场,我又泛起了无尽的想象。我的眼里不再只是看见无形的空气,而且还看见了无形的力量。对,就是“力”。我无比高兴的大喊道,身旁其余人不足为奇的抛来了许多异样眼光,他们轻蔑的自言自语道:“疯子!”

  这时我头脑里的精神,内心里的思想,全部集中于这个“力”字,所以才不管广场四周的人在说些什么梦话。沉浸在这种自我陶醉的冥想之中,我只需要找出无形力量的存在,那我这一生就总算没有苟活。

  这个力,首先我确定它不是重力,也不是引力。为了通俗易懂,我把它叫做扭力——别扭的扭,扭转的扭,扭曲的扭。

  对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看不见的力量,至今未被发现的力量,因为它难以旁证,毫无轨迹。

  就好像是,在三维空间里,我拿起一张二维洁白纯净的A4纸,轻轻将它扭曲,其中所花费的力气就有点类似于四维空间的扭力。很明显的结果,形态改变就是二维空间的白纸被三维空间的无形力量给扭曲了。这时白纸上的“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公理那就未必能成立了。按照此种逻辑推理,三维空间里的长、宽、高三个维度,必定也会被四维空间里的无形扭力所影响,分别延伸时间的长度,宽度,高度,再依此类推至五维空间。

  五维空间,我想应是四维空间里叠加了速度这一维,便构成了第五空间。如果是这样的原理,那么六维,甚至七维,其所叠加的那未知一个维度,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随着时空的推移,终将水落石出。

  我常常会想,古代的“瞬间转移”或“凌波微步”这两个说法,未定就不是空间发生扭曲后所产生的特异形态,只是几千上万年以来,遇见它的机会极其渺茫,但总有人会见到,故而有所流传。

  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可能,通过两个特别的装置,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就像基站和信号塔那样;在发射端将物体微分转化为粒子级别的状态,遥远的接收端在获取所有传送过来的分散粒子后,迅速恢复原状,物体完好无损。假如上述传送的过程,类似于活人的麻醉或睡眠效果,那么这两个“特别的装置”可以看作是被扭曲了的空间维度,而且是高维度空间,比如五维空间。

  为了探寻第五空间的存在,我夜夜思索,日日探寻,几乎疯魔了一般,心想只要坚持到底,定能找出一条规律来。

  最后,我不能忘了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叫做侯博士——姓侯,名博士;闲人喜称我为“博士猴”。

  ☆、折叠

  一张A4纸我把它对折,对折50次之后,那么它的厚度就是等于,这张纸原来的厚可能0.1毫米乘上2的50次方这么一个厚度。那么我们来估计一下,这个A4纸对折50次后,它的厚度有多高,有的人可能会想,比如说可能是我们的这个科技馆这个楼这么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比如说可能会达到几千米,其实大家非常简单的用计算机按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厚度其实是超过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陆博士谈量子计算

  一张白纸的厚度,竟然能折叠这样的高度,就像微观世界里存在未知宇宙文明那样令我感到无比诧异。

  因此我又拿来了一张A4纸,按照对称的方法先尝试折叠10次,竟然发现极其的艰难,尽最大努力也是勉强的可以达到7次,越往下进行越难。以至于说,我终于明白了在宏观世界里,要将一张A4纸成功折叠50次的这件事情根本是无法实现的,不但光靠人手不行,即使是在人类目前发达的机器技术水平上也是不可行的。

  所以说,很多在宏观世界里无法解答的疑问或悖论,都要放到微观世界里去探寻搜索答案,于是才有了中子对撞,质子镌刻,量子力学等理论研究和微观实验。不难预料,在未来的技术视角延伸之下,我猜想微观领域的研究终有一日定会到达夸克、上帝粒子和再细微层面粒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