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纪事_作者:北清野(3)

2019-03-05 北清野

  至此,“星尘者”显于天下。

  “星尘”听起来好像有点意思,但其实没什么意思,不如“炮灰”二字更贴切些。若追本溯源起来,就要怪后来写史书的一群老头子,同情一群自不量力搅乱大局的臭疯子。

  拆开来看,“星”是在说“那群傻子,还想飞湍瀑流争喧豗哇”!“尘”是在讲“看吧,我就知道结果是这样。”

  按照江湖的规矩,自古以来,作为人才储备的各大大学隶属于不同司部的势力范围之内,再由国子监统一管辖。这种管辖有一道明文上不提,但无人不知的“潜规则”。从制度建立起,各部以掌门人外加数名长老为先,硬生生把局面掌控得规规矩矩,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然而,越是看起来庞大坚固的牢狱,就越是因为体制繁冗容易出岔子。这一次,岔子以江湖中的“星尘者”为开端,很快就蔓延到了大学之中。

  西川堂人是“星尘者”的一簇小流,但在大学之中却是开创者。在文部把持言论文字的时代,与先行的“星尘者”有所不同,他们不再明里暗里还是在精英的圈子里打转,而是向机制本身发起了挑战。说的慷慨悲壮些,他们是向整个武林翻了个白眼,不屑地撂了一句:我不。

  当然,以上陈词出自疯子头目萧青山之口。在西大的学生们看来,自认为走在他们前列的萧青山不过像极了一句至理名言:那个人的样子好怪哦,他好像一条狗啊。

  事实上,西川堂是一群来自计部的逃兵败将组成的,且只是西大校内的一个学生组织,在文部的势力范围内苟延残喘。

  四面楚歌是萧青山对西川堂现下处境的评价。

  作为现任领导人,他曾与世道背向而驰,蘸了自己的血,一砖一瓦搭起了西川堂。因此他很清楚,此刻外在的威胁还不是最迫切的。

  堡垒总是从内部开始分崩离析的。

  萧青山在西川堂里面壁沉思。这是吴青留下的,他只有它了。

  他开始盘算手下人选。

  要不是宋欢他爹把爱徒硬塞给他,而他急需一个靠山成立西川堂,换做以前他是决计不会收李元儿的。她认为萧青山看不出来,只因略有用处,小小西川堂也能入了堂堂李姑娘的法眼么?但如今能多一人是一人,李元儿竟也要列入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一个梦想跻身精英计划的高知者,注定不是他们这群游离大道的人。

  萧青山蓦然想起第一次见段一时的情景。

  少年超脱于尘世之外,衣衫褴褛,但双目清明。

  可摸着良心说话,那其实连衣衫都称不上,未免太抬举他了,就是一片抹布挂在了鸡肋上,瑟瑟地打着颤儿。他独自窝在角落,丝毫不招徕一群白送上门的肥羊。

  他在写字,这说起来简直是笑话。一个没进过学堂的死乞丐,还妄想有天能成为诗仙李白一样的俊人物。沉闷的空气里,少年满头是汗,低头喃喃自语,抿了抿炸开的毫尖,挥笔疾书。

  “吧嗒”一声,汗水滴落在皱巴巴的土纸上,也能恰成一个句号,自添五分。

  萧青山凑过去瞅了眼少年写的玩意,忍不住大喝一声:“我去,这什么玩意儿啊!”

  岂一个惨不忍睹可一言蔽之!

  但他魔怔了一样,当下决定,一定要拉这个少年入伙。

  乞丐也没问干什么,在得到能管饱的答复后,扑扇扑扇了几下水汪汪的大眼睛。

  临走前,他乐得嘴快裂了,还不忘小跑回去,捡起地上的小纸片掸了掸揣入怀中,和萧青山这个大傻子一道头也不回乐不可支地离开了。

  那天晚上,段一久违的睡了个好觉,梦里全是粉色的大肥鲸。

  由此观之,你就知道剩下的六位是什么货色了。

  不是白痴,就是精神病患者。

  作者有话要说:  初次发文,请多多关照。

  本文是为纪念大学生活所写。

  各位看官走过路过,还请多多提建议,鞠躬~

  ☆、To be,or not to be(2)

  萧青山“咣”的一下,把瓷杯拍在了会桌上。

  田小哈脑补萧大人往杯里唾了一嘴的茶叶。

  宋欢扶了扶西域产的眼镜框,杨行之按住了自己的剑气。

  临近大四毕业,他们这群大二的西大学生也徒生一种箭在弦上的焦灼感。人们聚在一起,半只脚还未踏出校门就未老先衰,开始回忆起这些年追过的女孩,暗恋过的男生,令人头秃的考试,精心准备的展示,还有比赛、刷夜、讨论、聚餐、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