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老太太那,我怕。”
“怕什么?老太太还能越过陛下去?。”
侯爷不解:“这家中,父亲是不管事的,老太太却最重规矩”
“当年娘娘执意进宫,说是众叛亲离也差不远了,我们这样的簪缨世家,嫁了嫡女进宫,若是成了哪位皇子的母家,反倒是麻烦事。
外戚哪是那么好当的,不站队才能长久。她还是正宫娘娘,若是嫡子争气还好说,若不是,皇后母家能讨着好?
你母亲与祖母给她相看好了人家,先帝病重,太子大婚,你大姐姐执意要参加大选,成了太子妃,咱们家却同永昌侯府彻底闹僵了。
那永昌侯府的老太太,同咱们家老太太本是闺中密友,到如今,咱们家成了公府,老太太却抬不起头来,你可见你祖母出门走动或是邀了人来家里?”
“可大姐姐已经走了……”
“你也说了她已经不在了,瓜儿你既要做,便将这些道德伦理放在一边……况且老太太难道不知,那可是陛下,是能推就推得了的吗?
只是时日久了,多少有些端倪,姨娘怕你受委屈啊,文人口诛笔伐,可比真刀实枪戳人。”
送走了姨娘,侯爷松口气,接下来还有老太太……怎么开口好呢。
他却没想到母亲已同老太太知会过了。他去请安时还未开口祖母便说:“我老了,管不了你们……”
这是打定主意不插手了。
夫人给老太太看了三儿的脉案,如实禀了。
“三儿子嗣艰难,左右不能传宗接代,媳妇就想给他娶个知情识趣的,却不想三儿竟同陛下……这倒也是巧了,陛下那日遣人来同媳妇说了这事,媳妇便想着陛下膝下无子,三儿若有这个福分诞下一儿半女的,不论是养在自己膝下,还是娘娘身边,都是好的。”
“我知你当年同娘娘有些龃龉,这时你多半是谋划了多年了,只是娘娘都走了两年了,你二人的事,扯上三儿作甚?皇帝的恩宠值当什么?娘娘大婚15载走时尚无一儿半女,你倒还指望起三儿来了。你打什么主意老婆子知道,他若真有了孩子,陛下定然护得紧,说不得还要发作了皇后扶他上位。”
夫人还要解释,老太太却不想听了,挥挥手让她退下。
长叹:“儿孙都是债啊。这事瞧着是三儿荒唐,可事关陛下,我一届妇人能做什么?”
身边老嬷嬷安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太太您呐,难得糊涂。”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self,寒杉的营养液
谢谢寒杉的地雷
谢谢大家的留言
抱住小天使们,啾咪~
继续厚着脸皮求收藏_(?□`」 ∠)_
第7章 辗转承欢
中秋过后,侯爷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乖顺得很,实在是他老子不知怎么了忽然想起要他读书,还请了先生来,侯爷苦不堪言。
这先生是个酸儒,当年中过举的。最讲究威武不能屈,侯爷面前,尊长的架子端得越发大了,偏偏有国公爷撑腰。
侯爷苦不堪言,找老太太,找母亲撑腰,老太太也觉得这先生不靠谱,不过也不指望他真学点什么,磨磨性子也好。
她母亲那到底没那么容易开口,只让他再忍些日子,她才好同老爷说。
逢一休沐,陛下前一天就做好准备要去庄子上。
上午朝会时,提及进宫读书的宗室子弟。
陛下令宗室子弟进宫读书,先前侯爷也在时还偶尔过去考校,侯爷不去了之后再没下文了,陛下这就差说是给侯爷特意请了先生了。
本就是如此,不好明说罢了。
子嗣的问题,陛下自有计较。
初时确实是没人能诊出问题,后来洪太医说陛下可能是叫人下了药,这药是前朝的宫廷秘方。皇帝年幼无法亲政,太后连同朝臣选了摄政王,又让太医院研制了绝嗣的药。
这药极为繁琐,下药的过程就有一月之久,不过于陛下身体无碍,只是难留子嗣,即便是有了,也保不住。
好在这药是时限的,最多十年,算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前头宫里传了喜讯就是证明,孩子是四个多月时没的。
这药难得,又麻烦得很,多半是哪位娘娘下的,这话洪太医不敢明说,陛下却心里有数。
因此,陛下知道他会有自己的血脉继承大统,那时召宗室子弟进宫不过是和朝臣们你来我往扯扯皮,图个消遣,还真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