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王_作者:水千丞(460)

2019-01-31 水千丞

  待罗若辛得知消息,公仇私恨之下,他必然要先下手为强,想办法除掉汪昧,而要除掉汪昧,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这刀,自然最好是封家军的刀。汪昧也是聪明人,不可能没有防备,他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看俩人能斗出个什么结果。

  这离间之计,是自古庙堂沙场上屡试不爽的第一妙计,只要计成,甚至可以轻易颠覆一个国家,难以从外部攻破的三丈雄关,他们要想办法从内部击溃!

  不久之后,他们就接到了罗若辛被弹劾的消息,早在延州失守之初,罗若辛已经上书请罪,敷陈原委,由于他父亲是前朝功勋大将,此时朝廷又缺人,他自认虽然有过,但不至被撤换,可现在遭到弹劾就不一样了。

  朝廷还未有所决断,消息已经传到了太原,燕思空料想此刻的罗若辛定是焦急万分,毕竟京师离太原这么近,一道圣旨下来,两三日就能到,他的总兵之位,恐怕不保。

  很快地,罗若辛就指使自己在朝中的同乡御史,上书称坊间流言,汪昧已被封野收买,有通敌叛国之嫌。

  汪昧又快马加鞭令信使将自己的奏折递往京师。

  至此,二人已是势同水火,只欠一个爆发之机。

  封野和燕思空静观二人斗法了两个月,觉得时机已到,该有所行动,借机除掉一人。

  第222章

  封野又派出曹雨,带着大军跑到太原城下叫阵,这回倒不再辱骂些市井下流词儿,燕思空给了他们一句话,令全军齐喊。

  于是身为太原总兵的罗若辛,每日都能听到城外震天响地吼着令他气血攻心的话——谢罗总兵百里送俘。

  如此喊了几日,一天夜里,封野突然派出三万兵马,偷袭太原在荣元山上的粮仓。

  那粮仓有两万重兵把守,且地势险峻,山道狭窄,易守难攻,攻下此粮仓的难度不亚于攻下太原城。

  攻袭粮仓,罗若辛自然要派兵来援,而他派出的将领,果不其然,就是汪昧。

  汪昧与钱寸喜所领的三万大军遭遇后,双方混战,钱寸喜很快不敌,也不恋战,立刻鸣金撤兵,逃回了延州。

  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说了汪昧在混战中身中流矢,重伤不起的消息。

  封野立刻斥重金,收买了汪昧的一个亲信,让此人去策反汪昧,许了汪昧赐爵封侯。

  汪昧自然能猜到是罗若辛想在沙场上趁乱杀了他,如今他没死成,却不代表就安全了,朝中文臣正为如何惩处罗若辛争得不可开交,除非皇帝真的将罗若辛就地撤换,否则他还能躲过多少暗箭?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更何况罗家战功赫赫,也不好随意处罚。

  燕思空以封野的口味,给汪昧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表达了自己拥护明主,救难天下的赤子之心。

  但汪昧并未回信,从其亲信口中得知,汪昧不愿做叛臣,犹豫不决。

  燕思空知道,汪昧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在等朝廷的审判,倘若朝廷真的将罗若辛换了,太原兵权将落入汪昧手中,可若反之,他不信汪昧不害怕。

  可朝廷究竟打算怎么处置罗若辛,却不是燕思空能够预料的了,在他和封野看来,罗若辛是去是留,对他们都有利。

  没过多久,朝廷的圣旨到了太原,罗若辛被连降三级,罚俸三年,但暂且保留世袭封号和总兵之职权,令其将功折罪。

  这惩罚便等于没罚,可谓天助封野,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他们就收到了汪昧的回信,信中血泪痛斥罗若辛对他的迫害和朝廷的不公,愿意追随楚王,追随狼王。

  于是,他们与汪昧约定了一个满月,那个月圆之夜,封野将率大军在半夜挺进太原,在收到汪昧打开城门的信号后,一举攻入太原,与汪昧里外夹击,拿下城池。

  炎炎夏日之下,封野暗中筹备着这场大战,他踌躇满志,胸中翻滚着即将征服中原的那颗野心。

  终于,他们等到了入秋前的最后一个十五,封野亲率着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来到太原城郊时,乌云遮月,天地间漆黑一片,只有太原城楼上悬挂的灯火,能够略微描绘它的轮廓。

  太原高墙深涧,箭塔林立,城高五丈,袤延几里,墙厚丈余,藏兵数万,光是护城河就有几丈宽。如此漫漫雄关,飞鸟插翅难过,何况是血肉之躯,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坚固的城墙,没有二十万大军,绝无底气强攻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