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受_作者:白衣若雪(45)

  第22章

  而如今林颜青也知道了所以一般不会逼他去摸这些瓶子了。谢臣也不会自找苦吃了,拿着速写本几笔就画下来了,如今想看这些花纹就或字节可以去翻他的速写本。

  林颜青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瓷器,拉着他来到第三排,这里是西周与春秋时期的陶器了,这段时间还是称之为陶器,还是原始瓷。春秋战国以及西周的瓷器分界不明显,上面的花纹更加的复杂更加的多,可是在做工温度上去还是没有的提高。还是处于原始瓷的状态,也由此得知这一段时间是很混乱的,战争极多,从陶器上的纹饰就能看得出来连年征战,百姓衣不遮体。谢臣无声的叹了口气,林颜青拉着他继续往前走。前面第四排就是秦朝了,秦朝一统六国,局势稳定了下来,瓷器有了很大的发展,青瓷初现模型。

  第五排就是真正的瓷器了,汉代瓷器。林颜青收藏了好几个,每个看起来都比较好了,特别的东汉末期的瓷器,这个时代的瓷器看起来就赏心悦目了。虽然还是黑咕隆咚的但是表面上一层绿色的青釉,看起来很有光泽。上面的花纹也具有装饰的规范性了。大量重复的用同一种花纹,比如圆圈的形状,三角形啊双弦纹啊,云纹啊,飞鸟纹等很多,这个时代的装饰就已经被记载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了。

  谢臣看着这些花纹,想着工艺美术史上的记载推测那个年代的事,他旁边的林颜青正拿起一个东汉双系罐,双系,顾名思义两个把手,这个时代的瓷器已经具有很强烈的生活概念了,一切都是方便生活而生产的,恩算是长进了。

  林颜青看了一会就放下了,剩下其他汉代收藏大部分都是他修复好的,从外边看一点都看不出来曾经是碎片了,这是前几年修复的,还需要保养,所以这一排地下铺着厚厚的茶叶,透着一股子茶香。汉代的瓷器还是很稀少的,存留到如今的瓷器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林颜青很宝贝这些瓷器。恋恋不舍的继续往前走。

  如果前面的是绝世的珍品,那么第六排就是国宝了,呵呵很多的国宝,各种各样的青瓷,光泽清润,如玉一样清透,白瓷如雪一样洁白。更难得的是有了陶器史上最出名的唐三彩。对,这一排就是最著名的唐代瓷器了,站在唐代瓷器面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中国在唐代无疑是最为强大的鼎盛时期,唐人街,唐装,从这些词上就可以看得出唐朝是中国最为自豪的一个时代。所以这个时代的瓷器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形势。就如唐三彩。

  谢臣看着眼前这个光滑浅黄色双耳瓶子,这个已经初具浅绛的模型了,淡雅的黄色,光滑的表面。谢臣终于敢出手摸摸了,林颜青看着他轻笑:“你手里这个瓷器是我从盗墓的杨崴子手里买的,当年,就是你10岁的那年,你还不记得,西安杨家围墙古墓群出土的时候很震撼,说是从未被盗过,其实已经被杨崴子盗过了。他盗出了几百件,其中的瓷器全在我这里了。”

  谢臣随着他的指点看过去,白瓷碗,白瓷碟,足有几百件,其中尤其珍贵的是一件三彩提梁壶。谢臣边看边点头:“当时花了不少钱吧。”林颜青点头:“恩不少,那一年林家上下几乎吃不上饭,呵呵。幸亏有你爷爷在。”谢臣点了点头,没有接话,他知道他不是开玩笑,林颜青祖上的东西是很多,每件价值连城,可是这些是不能卖的,只能看着,所以林颜青唯一的进项就是他的瓷器厂,那个时候林家老爷子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林家乱成一团,林家瓷厂也收到了波及。

  ,直到爷爷生产出了青琛,才算是在其他的瓷器厂里占着一席之地。才算是缓解了林家的燃眉之急。

  林颜青握着他的手有些紧,谢臣没有力气抽出来,那些往事是他们既不愿意去想的。林颜青拉着他继续往前走。

  剩下的瓷器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唐朝瓷器已经越来越完美。到了宋朝就更加的出类拔萃了,各种各样的瓷器争相开放,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生产出的瓷器也是名传千古。

  林颜青的这一排有4米长,5米高的檀香木架子上摆的满满的。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各种各样的造型林良满目。谢臣出手摸了摸,已经知道这全是真的了,全是宋朝的珍品。而且官窑的还居多,里面不乏有御窑的产品。

  这个林颜青胆大包天,御窑的产品啊,他不给博物馆全都关在他的地下室里。林颜青大概看出他的想法,笑了笑:“我就是不想捐给国家。”谢臣看了他一眼。林颜青凤目微开,戾气沉沉,带着皇家的贵气与狠辣,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