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受_作者:白衣若雪(6)

  300年前的皇商林家到了今时今日也一样不容小嘘,300年的历史,改朝换代,可是林家的瓷器依然矗立。到了文革的那些年代,经过了那一场浩劫,林家皇商的标签被摘了,釉里红瓷器官窑被没收了。林家祖上南迁到杭州。在杭州这个艺术气息极为浓厚的城市立了足。

  生产的瓷器不再是为皇家生产而转为平民百姓,从官窑到私窑,从珍贵的釉里红瓷器到如今百姓家中人人用的碗碟茶杯。林家瓷器以更为平民的方式为后人所记,几乎杭州城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件林家的瓷器,上到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林家精品青琛,到普通的盛饭的碗碟,林家瓷器几乎遍布整个杭州城。

  到了林颜青这一辈,林颜青父亲去世后,林家瓷器动荡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瓷器已经遍地都是,官窑私窑数值不清,普通的碗碟已经不足以撑起林家的门面了。众人都到林家瓷器会落败的时候,林家却生产出了青琛。

  林家的青琛人称杭州城的一宝,瓷器里的精品。与景德镇的青花瓷并列为琛色双青。

  青花瓷是以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而著称,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让人有素雅清新、生机盎然之感,在青琛没有出产前它一直是名瓷之冠。青琛胎体与青花瓷基本相同,同样的晶莹剔透,同样的质薄轻巧。

  青琛唯一区别青花瓷的是他的颜色他的纹理更加的自然更加的清透更加的美丽,每一个青琛都是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说就算是同一个窑里出产的瓷器都是不一样的。林家瓷器每年只出10个青琛,而每一个都是珍品。

  能有幸得到的人都把他当成了藏品,因为它有足够的收藏价值,独一无二。

  有人曾给青琛做了描述,他是这么说的: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润如琛,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天做成。

  这般颜色天做成,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可以说青琛已经是林家的标志了。

  林家因着青琛风光了好些年,几乎席卷了真个杭州城,人人都以能够买到一套青琛瓷器而自豪。

  第3章

  猪怕出名人怕壮,林家已经是树大招风,人人妒忌的了。其实这不能怪他们,好东西人人都眼红,自然人人都想着学一点,人人都想知道是谁制作出这么精美的瓷器是谁,怎么制作的,谁也想知道,谁不想挖墙角啊,所以他们攒用了几个商家跟林家协商,结果被林颜青好言相劝的全出来了,说这是家传的,概不外传,实在不好意思。

  呵呵不好意思,还家传的?要是家传的你以前怎么没有生产呢?也就是从10年前才出来的吧。10年前林家进了什么人吗?可惜没有人知道。

  碍于林家的势力,他们也只好放弃了,可是他们放弃了不代表他们不起哄攒用啊,于是青琛彻底的出名了,没有几年就连官窑的人也来高价聘请,官窑代表的是国家,说的话同样都是官方的,官方的就是圣旨。

  众人都等着看林颜青如何应付,都等着看青琛归于国家,而不是归于林家,结果他们还是破灭了。因为制作出青琛的谢老去世了。青琛绝技失传了。

  林老板招待官方的人客客气气的,一脸的悲痛说:“你们来的晚了,谢老他去世了。我也一直想着把这项绝技留给国家,可是谢老他去世了。青琛只有他会做,他去了再也没有人会做了。”

  谢老去世了,青琛失传了!谢老去世这是杭州城每个人都知道的。谢老去世的那天,林家的门前都给他挂着白灯笼,林家的当家人林颜青更是披麻戴孝,待遇相当于去世的林老爷子,他这是拿谢老当成是亲爹了啊。

  这是给一个下人多大的面子啊,林家是豪门,能为一个下人做到这一步可见他待谢老有多好。也由此可见谢老给林家带来了多大的成就。原来那个制作青琛的人是谢老。“对,青琛就是谢老做出来的。如今他老人家去世,我们深感悲痛,这是我们林家的损失,是瓷器行业的损失。”

  “你怎么就能让他失传了呢,为什么不学呢?”官窑的人几乎是失控了。谢老是谁啊,为什么这个人默默无闻,谁都不知道啊?他林家这是窝藏啊!可是林颜青轻轻地说:“谢老为人低调,不愿意抛头露面。”他不想露面,那你呢,你怎么不去学学呢?这么重要的国宝啊!

  “青琛的制作流程麻烦而复杂,最重要的是火候,而这个火候,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年,至今没有一人能够准确的把握。”“你们……你……”官家的人还想骂几句的,可是看着林颜青贵气的脸上露出凝重的伤悲时也只好扼腕叹气。失了这一项绝技,他林家应该是最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