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_作者:卫十七娘(10)

2019-01-16 卫十七娘

  白氏抬头向她勉力笑了笑,语调却是一如平日的温和从容:“不了。这几卷集子我看完了,你去叫人把阿郎素日里爱看的那册《奉天录》拿来给我瞧瞧罢。”江碧闻言虽仍有疑虑,却终于应声而去。

  杨公赡回府时金乌已摇摇然于天际,侍儿山青上前服侍他换上常服,悄声道:“听江碧说,娘子她今日似乎不大好,像是受了惊吓,不如阿郎去瞧瞧罢。”

  进了白氏的卧房,杨公赡只见她的脸色果如山青所言的不好。再去看几上时却见放着自己往日里看的几卷《奉天录》,不由微微变了脸色,挥手命仆从出去,然后伸手合上其中一卷翻开的,轻声道:“你往日里并不爱看这些,怎么忽然想起看它了。”

  白氏沉默了许久,惨然一笑:“是妾的不是,不该随意翻看。”

  杨公赡道:“你既已经翻开了,又说这些做什么。”他伸出手指在那书册轻轻划了一道,忍住心中的烦躁,“你想说什么?”

  白氏抬头看了他一眼,忍住心中酸涩轻声道:“谏有五,圣人从风,妾从圣人,若不可,妾从直。”

  杨公赡纳白氏为妾的起因是嫡妻方氏于早岁亡故,嫡妻方氏性子刚烈,后纳的白氏却是和顺不与人争。杨公赡纳妾之后,他与白氏可算是相敬如宾,若非白氏以家境为由再三推辞,如今她便是杨公赡的正妻。即便如此杨公赡也不曾再娶,坊间也曾有太傅情深的传闻。

  他从未想过白氏也会有这样的一面,以至他几乎以为看到了方氏在临去时那双冷厉而讥诮的眼目。可白氏终究不是性如烈火的那人,她只是哀恳道:“阿郎,公无渡河!”

  杨公赡早已年老,但即便是最清醒而热切的那段时日他也清楚的明白自己行为的卑劣。可他已经不年轻了,如今也并不曾怀千岁忧。他在庙堂之外的事里木然的对待外界的一切爱憎。所以他只是默然的扶起白氏,向她轻声道:“我如今已在河对岸……或许也是溺而不知。阿玕,你别难过。”

  他最后在白氏不解而哀切的神色中略显仓皇地离去。

  【肆】缥缈音书杳

  自昭宗去后,朝中大事悉决于上几位托孤重臣,犹以杨公赡和冯昭辅为最。昭宗摄政前期,台阁的相公们的权势被宦者姜贞吉压制,背后又无圣天子为其撑腰,便只得隐忍下来。昭宗历数十年工夫剪除姜贞吉一党,还政于杨公赡,直教台阁诸公仿若久旱逢甘霖一般,但有时事皆来寻他,是以杨公赡自年前便少还家。

  自谢洵入省登台,杨公赡微察圣天子之意,觉出圣天子似有将机要托付与谢洵的模样,又因谢洵曾师从自己的好友禤仪,且他亦十分看重谢洵之才,便渐渐地放权。孰料李玚竟无选一位秉笔宰相的意思,但有机要也只令三省长官着意裁度着。谢洵自称资历尚浅且不经事,事务便多积在了杨公赡的肩上。好在近日谢洵也渐渐地开始管事,杨公赡这才松快了些,而他与白玕的相处自那日起便冷了下去,过了数日得了空闲回府,侍儿山青上前为他换下紫衣。

  “阿玕歇下了么?”杨公赡知道近来白玕歇得早,进了书房,见山青将衣裳放下,遂问道,“她晚间吃了什么,每日都歇得这样早,怕是要积食的。”

  山青暗自出了口气,掌灯的手心出了汗也不顾去抹,方才夜里的风一吹只觉凉浸浸的。她出门去,将之前为杨公赡引路时手里提着的灯放入身侧小厮的手中,另从衣袋里取了一卷书递给杨公赡,笑道:“娘子在卧房看书呢,不曾歇下,方才江碧回来放书,奴想起这书原是从前阿郎教过的,便拿了来看,可巧阿郎便回来了。”

  杨公赡接过扫了一眼,确实一卷李义山的诗集,他信步出了书房随意翻开那卷诗集,房外掌灯的小厮甚有眼色地执灯上前,隐隐约约的灯盏,再借来三分月色,他终于看清了书册上的诗句,那是李义山的《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他低低一笑:“倒是应景。”

  执灯的僮仆没念过书也不识字,只道自家阿郎是当真高兴,便附和着笑道:“娘子今日那小箜篌奏得好听极了,阿郎却没听见,实在可惜。”

  杨公赡接过那灯道:“你且下去罢,我自己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