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_作者:卫十七娘(4)

2019-01-16 卫十七娘

  杨公赡此前仍坐在榻上,闻言便要起身回禀,却被李蒨牵住了袍袖笑道:“朕不过闲问一句,卿何至于此。”

  “闲宇常自闭,沉心何用写。”杨公赡缓声吟了一句旧诗,见李蒨微露不解之色,轻轻一笑,道:“圣人方才不是垂问臣谢子望的为人么,臣以为他便是这样的人。但他到底是卫公的门生故旧,卫公当时知道他的。”

  李蒨眉心微蹙,转而展颜道:“卿莫要跟朕卖关子,卫公乃闲云野鹤一般的人,满朝文武能得他赐乳酪的也就只有卿了。谢子望是他仅有的门生,难不成他未同你说过此子的品性么?”

  “说自然是说过的……”杨公赡迟疑片刻,见李蒨面露好奇之色,遂斟酌字句道:“卫公说他这个学生有廊庙之才,却待人失之刻薄,到底不是能做宰辅的人,纵将来侥幸得居秉笔,亦不能长久。”

  李蒨垂眸不语,思索片刻方笑道:“卫公发此言论,想来是经过思虑的。朕却嫌他这个学生生得艳若妇人,望之不庄。”

  这便是打趣了,杨公赡摇首失笑,叹道:“圣人此论何其谬也,莫非未知汉之留侯么?”

  “罢了,朕不同你数旧例。”李蒨不欲多谈,转而央他道,“卿吟诗最妙,此间唯你我二人,卿吟一首《停云》罢,前头的都不要紧,卿只从末尾的‘翩翩飞鸟,息我庭柯’一句诵来。”

  杨公赡果然应声而诵道:“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他诵末一句时语调渐低,却听李蒨道:“‘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一句念得极好,朕命卿辅弼四郎,亦是‘岂无他人,念子实多’,卿可明白么?”杨公赡到底抽回袖角起身,向李蒨长揖到地,一字一句地道:“臣,谨奉圣谕。”

  起居郎记录的手此刻已然有些酸了,烛火熹微间,圣天子与太傅的话也终于到了尾声。

  “朕与卿说了这许久的话,也乏得很了,卿去罢。”

  “是。”

  及到杨公赡步出殿门时夜已深了,白日里的雪渐渐止住,一旁早有黄门官备好毳衣为他披上,笑吟吟退后行礼地道:“雪后路滑,且又寒凉,最是不好走的。小人已教人用那兴国九山进贡来的生姜熬煮了一碗姜汤,太傅不若先饮了再往中书门下去罢。”

  杨公赡依稀见那黄门眼熟,定神想了想才想起这是郇弼身侧的苏严,心下便很有些不喜,开口时亦很是冷淡:“不必。”

  苏严闻言倒不显得意外,只回首叮咛那掌灯的内侍道:“仔细些。”

  等到杨公赡去后,苏严将那碗姜汤奉至郇弼的居处时还有些好笑:“阿翁果然没说错,太傅不肯要咱们的东西呢,一碗姜汤也嫌腌臜,真真儿是个刚正不阿的好人。”

  郇弼听他说的不忿而讥诮,笑道:“你知道甚么,出去可不许胡言。”

  苏严摸了摸自己的颈,吐舌笑道:“小人自己的脑袋还是要的,只一样,阿翁以为大家属意于哪位殿下?”

  李蒨一朝,嫡皇后独孤氏去得早,他便一直不肯立新后,如今华妃冯氏是晋王李玚的生母,又有兄弟冯昭辅做知枢密,本该十分得势,孰料华妃竟醉心禅宗,一味吃斋念佛起来。大抵是因着这个缘故,她与晋王李玚并不亲近。

  “听说前儿大家召了翰林院的几位学士拟旨意,大约是已经有了主意。”郇弼闻言沉默片刻,目光中渐渐透出阴鸷之色,唇角却是弯的,笑道,“便是打不定主意,其实也是没什么干系的,。”

  次日果如郇弼所言,李蒨诏命为皇七子颍王李瑛在东都洛阳开府,同日册皇四子晋王李玚为皇太子,其王妃谢氏为太子妃,并加封其父开国伯谢寥为开国侯,晋弘文馆学士谢洵为水部侍郎守银青光禄大夫。

  太子李玚以君父病势转沉为由,固辞册封皇太子之礼,只迁居少阳院,群臣嘉之。永圣十年腊月初七,李蒨始水米不进,至晚方清醒过来,召命太子及重臣入紫宸殿,托孤于太傅杨公赡、宰相刘宏词、知枢密冯昭辅、两军中尉鱼延年,后独留太子玚于内,除了执笔记录的两名起居郎之外,再无人知晓李蒨究竟同太子说了什么。

  辛巳,上崩于大明宫之紫宸殿,寿享四十九,群臣谥曰元圣明纯皇帝,庙号昭宗,葬于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