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_作者:卫十七娘(41)

2019-01-16 卫十七娘

  崔雪蘅勉强平静下来,她等神情微微镇定了些,才缓缓起身,一字一句道:“娘子醒了。”

  此刻李玚才从怔忪中抽离出来,转头往榻上看去,只见谢懿面色因着病色而显得苍白如雪,却果真是睁开了眼睛。他不由心下一松,开口时语调已然和缓:“你觉得如何?太医说等你醒了便喂你进药。”

  谢懿仿佛没听见一般,看了他片刻轻声问道:“郎君还是娘子?”

  李玚微笑道:“是二郎,只还没有名字,不如你来取罢。”

  “小名便叫他观音奴,如何。”谢懿的声音虚弱极了,宣微殿内室的瑞炭烧得极旺,燃着木樨香的博山炉置于平日里谢懿常坐的东窗下,还有一檀香小扇在旁转着。她勉力扶着榻沿起身,推拒了李玚的扶助,望着他手中的药碗出了会儿神,然后伸手轻声道:“妾自己来罢。”

  “医女说你昏睡了两日,如今怕还使不上力。”李玚一避,兀自将一匙汤药送到她的唇畔,“朕知你素日不是争一时长短的人,何必在此时跟朕争执。观音奴被我接到了紫宸殿,你什么时候好些,便将他接回来。朕等他满周岁立他为太子。”

  谢懿歪了歪头,轻轻一笑:“四郎不是要接阿洵回来么,只一味杵在这儿作甚么,妾的身子已然好多了。”

  她语气古怪,李玚却只轻轻一叹,坐于她面前:“阿懿,你是朕的妻子,不能比的。”开口后就连自己也觉出了这话的荒唐可哂,果见谢懿侧过脸去一哂:“有什么不能比的,都是天子朝臣罢了。当日妾还说过要以昭惠为谥号,大家也不曾驳斥啊,怎的如今却又说不能比了。”

  “妾不愿与人争一时之长短,不过是因着那些东西都不是妾在意的。”谢懿徐徐道,抬起眼睛望着李玚,“可如今……不久当如何?”

  “那你……”李玚声音忽然干涩了下去,“在意的是什么呢?”

  他对谢洵的心思,一早便瞒不过她。李玚记得永圣年间的那个冬日,谢懿着一领雪白的狐裘步入他的斗室。她的语气是几可切冰断玉一般的寒凉,眼底则恍若长安夜雪般的静寂沉静,却又能自内里教人觉出彻骨的冰寒。

  她说:“私者,乱天下者也。”

  如今谢懿闻言先是一怔,继而忽的大笑起来,笑得渐渐现出凌厉讽刺的意味。最后她的身子微微颤抖,便掩饰性地向内别过身去,过了许久才复又转过身来,语气已然有了缥缈羽化之感:“是啊,妾在意什么呢?那些东西《诗》中没有,《易》中没有,《华严经》中没有,《金刚经》中没有,就连近日来妾教授安平公主的南华逍遥里也是没有的。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圣人嫡妻将亡,寡兄无弟,而今数来也唯有一臣,可陷君于不道之境了。”

  “放肆!”李玚将手中药碗掷于地上,立时便有碎竹与碎瓷之声在内室中夹杂而响,他面上的神色在谢懿看来全然是色厉而内荏的模样,“他是你弟弟,你也要出言讽刺么。”

  “可妾在圣人面前,向来是恪守君臣之分的。”谢懿兀地冷笑一声,仿佛已经全然不在意地继续道,“等圣人去了紫宸殿,替妾去信答谢谢相公的关照罢。”

  李玚亦微微咬牙笑出声来:“皇后既自言将亡,却没能在南华逍遥中学出半分无为,倒学起法家韩非来摄政了么?”

  “正是这样。”谢懿微笑道,“妾既愚且鲁,亦不曾在周孔典籍中学出仁义,唯有一句记得清楚: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妇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菑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皇后位居中宫久矣,不曾读过长孙氏的《女训》么?”李玚声音沉了下去,“我不信。”

  “是数者,皆徳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逺之如蜂虿。蜂虿不逺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已过不改则累徳。”谢懿低声接了下去,随后便低低笑出声来,继而仰面展颜而笑,如同洛阳牡丹,“然妾无所惧。”

  【拾伍】白杨何萧萧

  居摄二年二月初十日,干冷已极的长安终于下起了渺渺依依的雨丝,长安早便有八水环绕,那巍峨严整的城阙在雨中略微泛起了缕缕雾气,朱红宫墙向里遥遥望去只见一片朦胧。这场雨自白日直下到午后,临到傍晚时分才渐渐有了些微止歇的意思,是时雨势将停未停,呼吸时还能闻见沁香萦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