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蛮,不要顽笑。”谢洵缓声截口道,随后向周宣身后的家童招了招手,“送阿蛮出门。”
那家童正要听命上前,却见阿蛮渐渐收了面上的笑,浮起几分整肃,回头向谢洵却是柔柔询问道:“郎君要走了罢,不带上奴么?”
“不了。”谢洵微笑道。
阿蛮盯着他,狭长妖艳的眼睛一眨不眨:“可是郎君这样爱听歌,若是自己回了长安,谁还唱歌给你听呢?”
谢洵轻轻一叹,眼中笑意渐渐弱了,抬眼望着她徐徐地道:“长安会唱歌的娘子有许多,我还可以听别人唱。”
阿蛮闻言咬了咬牙,却没再多言,只下意识地扬了扬那如花面,不待家童引路便旋身离去。
谢洵见她离去,这才拍了拍一直伏在自己膝前的琅嬛道:“起来罢。”待得琅嬛亦起身离去,谢洵方整衣起身,向周宣笑道:“周寺丞安好。”
周宣这才将旨意奉出,御笔亲书的旨意之外另有一封信笺,他递向谢洵时将来时李玚的口谕在心底过了一遍才道:“圣人言:望谢相公速归。”
谢洵一目十行地将那文辞如写作者性情一般幽峭的信看过,神色沉沉,落在最末一句现了形迹的话上——“……荀勗之流皆不足论,竹花漠漠,桐叶阴阴,可栖可食矣,朕自于青琐之内、风池之侧,待卿逸翮北海,抟飞南皮。怀哉怀哉,曷月卿还归哉?”
周宣在一侧看得清楚,谢洵手指微屈,面上殊无笑意,轻轻叹了口气道:“圣人厚恩,咱们去罢。”
远处似乎有女子应声而笑:“是!”
【贰拾】去来悲如何
自入了冬后的将近三月来,谢懿一直卧床不起。太医署的医监同尚食局的司药商议许久才商议出一副药来吊住她一口气,宫人却也看出她已显油尽灯枯之象。起初几日李玚还日日来看她,后来谢懿病势缠绵,连醒来都不能,却仍旧在少有的清醒时辰吩咐崔雪蘅不见外人,李玚便也不来了。
除夕日,谢懿隐隐有醒转之象,崔雪蘅没报什么希望的坐在她的榻前,手持一卷《楞严经》轻声诵读。似有微光透过床帷,已经不年轻的宫人诵读时的神色十分安静,如同以往那些时日一般,读完一段便往床榻上看去,唯恐令她着凉的样子。而当谢懿真切地醒来时,崔雪蘅反倒像是没能察觉,犹未停下诵读的声音。
谢懿睁着眼睛听了半晌,忽然低低开口微笑道:“读得不错,怪道你往常整理出那样多的书。若是以后你有幸能照看观音奴长大,也要劝他读书,却不要像太后殿下那般冷落他。倘若大家立新人为后,将观音奴接过去抚育,你也多费些心罢。外朝有阿洵,我放心。”
崔雪蘅闻言,先是不明白一般地思索片刻,继而落下泪来,方才平和安静的神情荡然无存。她起身放下书卷拜倒在地,向谢懿行了一个俯伏礼,泣道:“婢子遵旨。”
“雪蘅,别哭了。”谢懿反轻声劝她道,“事到如今我只有一件憾事,倘若能亲见观音奴的试晬礼,我也能遥想一番他日后的模样了。观音奴,他现今可有正名了么?”
“名昉。”崔雪蘅迟疑片刻,仍是续道,“是谢郎君到长安后取的。”
谢懿听了只笑了笑,道:“这样也好,阿洵他很疼爱观音奴罢。前几日大家来时,仿佛说他有几日一直侯在紫宸殿外?”
“是。”崔雪蘅颔首道,“谢相公后来撑不住,被大家着人抬入紫宸殿后面的寝殿里歇息了。时至今日,他仿佛一直在陪着二殿下。”
“甚好。”谢懿只睁眼说了只几句话,便缓缓地闭了闭眼,“我有些倦了,你先去罢。”
崔雪蘅闻言依依起身,没再多言,恭身退去。
居摄三年元月初一,皇二子昉满周岁,上携子以遍示群臣。是夜,有内人报,曰南内毛桃树生李桃,上喜而宴亲贵于文明殿。
萧韶亲自来请谢懿,谢懿只沉默了一会儿,便觉得精神不大好的样子,忽有一股灰心之念袭上心头,不由叹了口气:“罢了,只是我如今的样子实在不成个体统。你先去罢,教雪蘅来服侍我梳妆。”
萧韶应声而去。
崔雪蘅执了梳子上前,细细梳了许久,椎髻朱唇远山眉,面靥额黄一一妆饰。期间谢懿忽然道:“你先命人去文明殿通报一声,就说我今日未必有精神,叫他们不必等着。”崔雪蘅知她已觉疲累,遂应声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