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不可鉴_作者:十月又十三(67)

  不是他不想直接去白纱后面见那人,只是这回尘镜只能以自己前世的视角来观看,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夏言能看见什么,那么未来的夏言也能看见什么,这个时代的夏言所看不见的,那么未来的夏言也看不见。

  只见刚刚那个彪形大汉率先走上高台,来到凉亭外,使劲往凉亭看去,希望能看见些什么,只是可惜,一点也看不到。

  过了一会儿,只见刚刚那个婢女点着一根短香,抱着一个盒子对着大汉道:“公子请在这盒子里抽出你的题目。”

  等那大汉抽出题目,那婢女便将其大声念出来:“郡主问这位公子,有十两银子,放在一个盒子里。十个人分这十两银子,每个人都需要分到银子,但同时盒子里还必须剩一两银子,且不得以任何手段破坏每一两银子,请问这位公子,应该怎么分?”

  这个问题一出,场下立刻叽叽喳喳的讨论开了,这时的夏言也同李澜光讨论了起来,李澜光道:“这郡主可不是刁难人吗?又不许破坏银子,这样可怎么分?”

  夏言稍微思忖了一会儿,笑道:“文字游戏而已,不算什么难题,只是这郡主能想出这样的问题来,倒也有趣。”

  李澜光听他这样说,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对着夏言道:“你知道答案?”

  夏言点点头,李澜光一副极有兴趣的样子:“你说说看,我想了这许久也想不出来。”

  夏言笑着对李澜光耳语了几句,李澜光听完就对夏言一抱拳:“夏公子厉害,不知道公子可有兴趣去会一会这长安第一美人?”

  夏言开口道:“且等等吧。”

  作为受过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夏言来说,这样的问题也确实简单,只是古人思维与今人不同,所以古人觉得这题难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让夏言惊讶的是,千年前的自己居然也能这么快想出答案。

  一柱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只见台上那大汉抓耳挠腮,只得试着说道:“我杀了其中一个人不就是了。”

  这答案出来,台下居然还有认同的。

  这时婢女又出来说道:“答案不正确,原题所说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分到银子,即使杀了这个人,他也必须拿到一两银子,所以杀了他也无济于事。”

  这大汉沮丧道:“那请郡主赐教,该如何分配?”

  那婢女道:“很简单,九个人一人拿一两银子,剩下的一人连银子带盒子一起拿走就是,这样即满足每人能分到银子,又满足盒子里还剩一两银子。”

  答案一出,台下又是一阵讨论,那大汉只得行了个礼,无奈的走下来了。

  第四十二章

  此时又有另一个青年走上台去,他抽到的题目是:“前朝一位农民被人诬陷,农民据理力争,县官因已经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肯放人,又找不到理由,就出了个坏主意。

  他叫人拿来十张纸条,对农民说:“这里有十张纸条,字条上有九张写着‘死’,一张写着‘生’,你随意拿一张,如果是‘生’,立即放你回去,如果是‘死’,就怪你命不好,怨不得别人。”农民早已猜到纸条上写的都是“死”,无论抓哪一张都一样。于是他想了个巧妙的办法,结果死里逃生了。问这位农民想的是什么办法?”

  这问题出来,场下诡异的安静了一会儿,因为这个问题基本上怎么看好像都是无解的。

  就连夏言,也皱起了眉头来,思索良久,眉头才展开。

  李澜光见状又问他:“你又想到了?”夏言点头,又给李澜光说了答案。

  只是台上那位公子可就没这么好运了,一直到时间结束,也没能想出答案来,只好向郡主询问。

  那传话丫头又出来道:“农民可以选择毁掉任意一张字条,然后对县官说当时选的就是生,因为字条已经毁了,所以为了求证之前农民选择的究竟是生还是死,只能看剩下的九张字条,很显然,剩下的都是死,所以便只能说农民选择的字条是生。”

  婢女说完,台下就响起了掌声,夏言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味的光芒,毕竟是十多岁的少年,对什么都抱有好奇心,何况是夏言这种皇宫里长大的人呢?

  古时候人少,虽说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参加这次选婿,但是随着时间一刻一刻过去,没有回答问题的人依旧越来越少,右边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