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被称为阁主的青年,正是云起阁现今的阁主林晚风。云起阁原本是一群绿林好汉在开封城边上的尧山建立的山寨,经过历代阁主的精心治理,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盘踞了整个尧山。起先云起阁自立根生,在山上开垦种田,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并未与皇家之人为伍,可近些年来皇帝无能,各地藩王争相掠夺土地,悄悄滋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云起阁为避免被剿灭的危险,归顺了八皇爷,并与八皇爷达成协议,云起阁为八皇爷办事,换取八皇爷的庇护。
林晚风乃上一任阁主林壑松的独子。林晚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的父亲林壑松送往武当跟随愚朴道人修习道家经典和道门武功。林晚风聪明智慧,资质过人,很快成为愚朴道人的得意门生,熟谙易经、五行、八卦、医药、炼丹,擅长太乙五行拳、八卦掌、七星剑等武当功夫。长期的道门生活让这位年纪轻轻的阁主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气定神闲,洒脱稳健。乍一看像一个文质彬彬的秀气书生,实则武艺高强,真真是外看绵如香灰内则硬似刚。
五年前,林晚风的父亲林壑松在为八爷执行任务中不幸丧命,林晚风被急招回云起阁,临危受命,成为新一代的阁主。林晚风虽然是云起阁历来最年轻的阁主,但他头脑灵活,颇有想法和才干,他根据阁内民众的优势,鼓励农耕,鼓励种茶与商贸,并将从武当学来的一身好武艺传授大家,以至于云起阁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毛小儿,都会些拳脚功夫。林晚风五年来行无为之治,整个云起阁的民众都安居乐业,朴实无华,平日里祥和安定,战斗时可人人皆兵。
商君是林晚风的心腹,从小与林晚风一起长大。林晚风从武当回来后,诸多事情都交由商君处理。这次劫粮的任务,正是八王爷的手下秘密传达给商君的。
“阁主,八王爷命我们此次务必使运粮失败,还送来了运粮路线图。”商君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绸缎制的地图,递给林晚风。
林晚风接过地图,打开看了一眼,轻描淡写道:“从开封到鄂州,路途遥远,那我们便在鄂州边境下手吧。”
闻言,商君迟疑了一下,问到,“阁主,真劫?”林晚风虽替八王爷办事,但他道门出身
,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此次要劫的粮,可是赈灾的救命粮,以林晚风的处事风格,是万万不会做的。
林晚风淡淡一笑,眼中闪着诙谐的光芒,道:“商君呀,我们当然不是真去劫粮。这次的赈灾粮,对于受灾的难民,可是救命的粮食。怎奈何我们目前受制于八王爷,明着反抗,对我们不利,倒不如,假意劫点粮,完成我们的任务,再想个办法把粮送给灾民。”
林晚风抬头看了看窗外,“近些日子,南方水灾严重,当地的居民流离失所,无衣无粮,一时间死去好多,甚是可怜。朝廷国库空虚,加之几个藩王自己囤积粮食,并不愿贡献若干进行赈灾,皇上虽是着急,确无好的对策。听说,前几日朝堂之上,尚书罗公全罗大人大胆进谏,大力主张皇上分派任务给各个亲王,让亲王积极交粮赈灾。八王爷势力最大,当场不悦,可罗大人并不在意,继续进谏,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的陈述一番,逼得以八王爷为首的藩王们哑口无言,虽满心怨恨,不得不交粮赈灾。八王爷吃了哑巴亏,定是恨透了罗大人,此番劫粮,必是想给罗大人一个教训,让他吃点苦头,给他一个警醒。”
商君脸上的狐疑瞬间消失,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听说八王爷非要罗大人的儿子去押粮,原来是想设点绊子,泄泄私愤呐”。
林晚风微微一点头,道:“运粮救灾乃救急大事,不可耽搁,亦不可有差池。我们只需做些手脚,叫罗公子犯点儿小错,吃点小亏,也就达到八王爷的目的了。我料,八王爷应该也难为不了我们。”林晚风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古树,淡淡的说:“只要灾区的百姓能拿到赈灾粮,他们皇爷大人之间的私人恩怨,就由它去吧。”
商君起身拱手道,“但听阁主吩咐。”林晚风转身将地图还给商君,道“明日带上几个武艺高强的兄弟,我们一早便出发,乔装去鄂州探亲,先跟随运粮队伍,探一探情况,如何下手,再做定夺。”
开封城外,一队兵马正押护送着几十车粮食,浩浩荡荡地向鄂州方向进发。他们踏着绿油油的青草,沿着潺潺的小溪,一个个显得斗志昂扬,精神抖擞,仿佛要和时间赛跑,要尽可能快地把赈灾粮送到灾民手中。队伍最先面的是一个青年,约摸二十三四岁,头发半束半披,束起的头发在头顶戴着银冠,披散的头发随风飘动。青年阔额方脸,一双俊目瞳仁极黑,显得神采奕奕,直挺的鼻梁,透露出坚毅刚强的气魄,丹红的嘴唇,嘴角微微上翘,透出些许和蔼可亲。青年身穿青色长袍,腰间束着银色宽带,配着一把透着寒光的宝剑,整个人显得英气逼人、品貌非凡、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不得不叫人赞叹,真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骑马往返于队伍首尾之间,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大伙儿加把劲,再往前,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