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濯问:“倭寇真实人数,谁能说个大概?”
柳知县面色戚戚地说:“几千只是保守,怕是有上万人呢。”
黄将军拍着桌子,表示不信:“真有上万人,哪还像个龟孙子似的,撑死也就五千,实际上恐怕连两千都不到。”
董越摇头:“倭国近年来内战不断,这帮人都是流离失所集解而成的亡命之徒,单单以战船数量,恐怕有三千人,但是不排除小岛上还有留守之人。昌国县驻军不足一万,故而打不得。”
出去打,船不够,不出去打,便是永无止境的骚扰。
虞濯恍然间灵光一现,问董越:“你们这儿可有子母船?”
“大人有什么主意?”
凌云台在哪,虞濯已经说不清了,包括在这之上的人和事,可是在凌云台上所学,虞濯仍然是记得清楚。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有志之士纷纷起义,故而他也没少学兵法。
“昌国县海产丰饶,必定有不少小渔船,本官想要征用这些渔船,与本地战船组成子母船,由士兵带上□□,乘母船前往倭寇据点,然后跳入子船,引爆母船之上的□□。”
董越听了,眼睛一亮,便问:“县内□□可算充足?”
柳知县说道:“充足、充足,只是这□□的威力……”
虞濯莞尔一笑:“放心,本官好歹也是道家传人,自有更加厉害的□□配方。”
本作品源自晋江文学城 欢迎登陆www.jjwxc.net阅读更多好作品
第44章 白骨乱蓬蒿 贰
暖风融融,潮气靡靡。
这几日都是刮南风,返潮得厉害,加之海雾浓浓,早晨一道码头全然看不清天南地北,这时候的天气最适宜偷袭。
敌寇游荡,渔民们自然不敢出海,县衙里的官吏纷纷游说,果真招募了不少渔船前来,士兵们赶紧装船出发。
虞濯找来工匠,用他的法子加班加点地制造□□,总算是在入夜之前赶制出来一批。试了试威力,让在场士兵都不由得动容。
“这些□□会不会受潮?”
“咱们用土办法,今日恐怕还行,日子久了不好说。”虞濯眺望东面,“各位大人,今夜就出发吧。”
那几个副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为何如此着急。黄将军是个爽快人,喊道:“这位师爷说的对,速战速决自然是最好的,董知府,您若是同意了,便起锚吧。”
说话间,是将“师爷”和大学士混为一谈了。
几人刚要反驳,虞濯摆摆手,问:“我怎么说也是军师出身,同黄将军一起出征可好?”
黄将军上下打量一番,嘿嘿一笑评价道:“个子不矮,但是太瘦了,恐怕坐船都会头晕眼花吧。”
扫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刘思军和董越二人,虞濯料想不到黄将军直接将他归为“文弱书生”一类。
“晕船倒是不至于,否则前来昌国县,我怎么可能全须全尾的?”虞濯走上一艘船,徒手将锚从水底拔起来。
那锚是实铁的,须得几人合力才起的上来,黄将军跳上船,不信邪地挪动铁锚,顿时眼神大变。
虞濯仰望天穹,星月不显,海雾迷蒙,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出兵吧。”董越看着一干将士。此次出征的士兵总计只百人,分二十艘船,绝不正面交锋,烧完船就走。
黄将军面上还是不可思议的神情,却也没再疑心,吩咐士兵赶紧背上□□一类上船。
为了防止□□出意外,也是怕倭寇察觉,所以船上一律没有灯火,船行全屏肉眼和罗盘指路。就在这时,前方出现点点灯火。
“这里敌寇的巡逻舰。”虞濯看了一会,放低声音,“我们会不会被察觉?”
鉴于浓雾与黑夜,黄将军摇摇头,说道:“他们发现不了,咱们全部停桨,挂上黑帆。”
黑帆也是昨日才琢磨出来的,染料不垢他们将帆布弄脏,黑夜中便丝毫不显眼。与此同时,士兵们已经开始布置□□。
没近倭寇渔船一寸,众人心便提起一分。
好在天时地利,直到贴近地方巡逻船,对方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即使如此,虞濯只觉得身边人连呼吸声都听不见。
他们行船数量不算少,堂而皇之地从巡逻舰眼皮子底下穿行,本就极难。